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而引发的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在2008年陷入衰退。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不良冲击。为使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危机带来的阴霾,政府及时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于2008年底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与此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同样在财政及货币政策上采取了积极地措施应对危机。而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加快经济复苏的同时带来的巨大流动性使我国当前承受了较大的通货膨胀风险。2010年我国CPI同比上涨3.3%;进入2011年,1月CPI同比上涨4.9%,之后几个月CPI逐渐攀升,到了6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了6.4%,创出近三年新高,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剧。
通货膨胀在中国并非新生事物,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我国经历了3次较为严重的通胀危机。而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胀无论在原因还是环境上,其复杂程度都远大于前三次。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通胀的特殊环境进行应对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