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4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生殖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及间充质干细胞储存条件优化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vbklv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对于大多数原因导致的不育可以经过手术或药物进行治疗,但对于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而言,无法通过常规的治疗方法痊愈。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MSC由于其多能性和低免疫源性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MSC可以分化为所有三个胚层的高级衍生物,例如骨骼,软骨,脂肪,肌肉等,而一些研究结果表明MSC具有分化为生殖细胞(Germ cell,GC)的潜能有望应用于不育症的治疗。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法有望恢复不育患者的生育能力,除了MSCs旁分泌作用对生殖功能的改善外,MSC向生殖细胞(GC)样细胞的分化仍然是修复受损生殖系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此外,从MSC制备到患者回输之间存在时间差,且绝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处于糖氧剥夺的微环境中,维持时间差中细胞活性是MSC治疗有效性的有力保障。研究目的1.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对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向生殖样细胞分化的影响;2.研究低温对经血源子宫内膜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stem cells,MenSC)在糖氧剥夺条件下活性维持效果及潜在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组织切块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出hUC-MSC,在进一步的培养扩增后,使用第三代的hUC-MSC通过流式细胞数对其非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和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CD11b、CD19、HLA-DR进行鉴定,通过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对hUC-MSC的多向分化进行鉴定。2.使用第三代的hUC-MSC,用含12.5 ng/mL BMP4进行连续诱导培养21 d,每2 d更换一次培养基并拍照记录细胞形态变化;通过RT-PCR检测生殖细胞相关基因OCT4、Prdm1、Stella等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3.提取对照组hUC-MSC和BMP4处理21 d hUC-MSC的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诱导前后差异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随后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诱导前后MSC的表面标志物基因、相关多能性基因、生殖细胞相关基因和甲基化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此分析hUC-MSC是否分化为生殖样细胞。4.使用第三代的MenSC,重悬于生理盐水中,吸入密闭注射器后于4℃、25℃和37℃分别保存6 h、12 h和24 h,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B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明确不同温度保存不同时间时MenSC生物学活性的变化。5.使用第三代的MenSC,设置对照组、自噬抑制组和自噬增强组,分别重悬于生理盐水中,吸入密闭注射器后于4℃保存6 h和12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明确自噬在低温维持MenSC活性的作用。结果1.从脐带中成功分离获得hUC-MSCs,第三代hUC-MSCs呈现典型的纤维样细胞结构,细胞呈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UC-MSCs阳性表达MSC表面标志物,如CD73、CD90和CD105,而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34、CD45、CD11b、CD19和HLA-DR;此外,多向分化潜能检测表明hUC-MSCs具有成脂和成骨细胞分化潜能。2.BMP4诱导第三代hUC-MSCs 21天后,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hUC-MS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现宽大扁平的形态,且hUC-MSCs密度降低;PCR结果显示OCT4、Prdm1、Ifitm3和Stella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rdm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Prdm14表达水平升高。3.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662个,其中上调基因153个,下调基因509个。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结构显示,在生物过程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在KEGG富集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自噬信号通路、核糖体RNA和核糖体蛋白信号通路中。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MSC的表面标志物基因表达水平、多能性转录因子、生殖细胞相关基因以及DNA甲基化基因无明显差异。4.糖氧剥夺微环境中MenSC于4℃条件下活性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且活性随保存时间延长成反比;进一步研究发现4℃保存可通过缓释自噬的发生来维持MenSC活性。结论1.MSC分化为生殖细胞样细胞的过程极其复杂,仅在BMP4的作用下无法诱导hUC-MSCs分化为生殖样细胞。2.低温可通过缓释细胞自噬的发生,从而较长时间维持MenSC活性。
其他文献
背景肝癌发病率高,且患者生存率低。手术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存在复杂的症状且聚集成群,其中神经情感症状群存在围手术期全程,症状较严重,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康复。团体绘画疗法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绘画活动,已有研究表示绘画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但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团体绘画疗法和症状管理理论,构建针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间神经情感症状的管理方案,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背景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作为最主要的卒中类型,逐渐对中青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形成了重大威胁。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一种正向的心理结局,对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PTG的实现是曲折的,且由于群体异质性,PTG可能有不同类型的的发展轨迹,但当前鲜有研究报道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的PTG状况及发展轨迹。目的探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到
背景当前酒精依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会功能的损害,同时对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然而酒精依赖经常同抑郁伴随发生,这种共病会导致两种疾病的不良预后和高复发风险,目前针对酒精依赖的治疗和干预方法居多,而针对酒精依赖伴抑郁的治疗和干预还没有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尝试构建一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为酒精依赖伴抑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新思路。目的
背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拥有健康体魄也是健康中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保障。但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近几年发病率增长迅速,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儿童及青少年一旦确诊,需终身胰岛素治疗及血糖监测,对患儿及家庭来讲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影响家庭功能复原。目的了解儿童及青少年T1DM患儿父母照顾者负担、心理
背景我国目前老龄化趋势加剧,衰老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逐渐增加。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是突触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从突触水平反应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模型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多巴胺(Dopamine,DA)是大脑中主要的神经递质,调节多种脑功能,与衰老、AD等疾病的认知功能缺陷有关,作为海马中表达最丰富的D2样受体,D4R增强了与学习和记忆功能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作为一个免疫耐受分子,HLA-G最初发现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为孕妇胎儿提供免疫耐受,也促进移植物耐受,降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有利于肿瘤细胞和病毒发生免疫逃逸。前期我们的研究发现,HTLV-1病毒感染Hela等肿瘤细胞后,免疫耐受分子HLA-G出现高表达
背景冠心病因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我国冠心病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群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知觉压力可引起中青年精神紧张甚至睡眠障碍而导致冠心病,而冠心病又会进一步加重其精神紧张及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积极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对压力的应激反应,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显得至关重要。目的了解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
背景THA是目前骨科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而DVT则被广泛认为可能是所有THA病人中严重而又普遍的并发症之一。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是DVT预防的三大基石。物理预防当中GCS相较于其他物理预防方式,其优点在于易获得、经济安全、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但如何规范地应用GCS,已成为国内外医护专家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在GCS临床应用方面尚缺乏标准和规范,对于GCS的使用时长与持续性无明确标准。目的本研究通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等不明确,易产生疾病不确定感,这种疾病体验会阻碍患者康复信心,影响其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卒中后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评价指标。研究证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个体生活质量,但二者之间是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疾病不确定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关系的中介效应模型
背景衰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存在学习记忆减退与突触可塑性(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受损。LTP是一种突触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依赖于AMPAR膜表达的持续增加、是反映认知功能的细胞模型。AMPAR跨膜转运蛋白γ8(TARPγ8)是LTP的关键调节蛋白,在突触的传递和LTP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表达受钙调蛋白激酶II(Ca MCⅡC)与钙蛋白酶(Cal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