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使得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雾霾严重、水资源短缺、极端气候频发等现象,警示着人类和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人类已经从破坏自然的行为中尝食恶果。自然保护区是指对自然条件良好、天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较为优良的地区建立保护和实施监管的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雾霾等日益严重。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立保护优先区,对于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关天经济区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估算。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问卷结果并使用SolVES模型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文化服务进行计算,计算得到关天经济区娱乐及审美服务的量级。(2)关天经济区供给服务(产水)、调节服务(NPP、土壤保持)的服务量计算。通过模型,结合关天地区自然人文数据,得到关天经济区多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3)最优保护区区位选择。综合考虑关天经济区文化、支持、供给及调节服务,通过OWA方法,设置11种情景,得到各种情景下保护区区位。对比各情景对五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效率,确定最优保护区区位。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审美服务水平地区差异较大,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大多在秦岭一带、经济区中东部和西安市周边。娱乐服务水平的处于高值的地区较少,多分布于西安市区和中东部零碎地区,整体呈东部到西部递减的趋势。(2)土壤保持量各地区也有较大的差异,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林地的保土量最多,从空间上看,南部秦岭地区的保土量最高,中东部最低。NPP的分布与土壤保持量的分布较为相似,林地较高,中东部最低。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区的产水量差异很大,并且有明显的西低东高的趋势。西部和南部地区的产水量较少,而东部的地区产水量较大,最低的地区产水量只有90.4972mm,产水量最高的地区可以达到826.232mm。虽然产水量和NPP、土壤保持量相比,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但是也可以看出,城市地区的产水较少,耕地的产水量普遍偏高。(3)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11种情景下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于南部秦岭和商洛地区、西部天水和宝鸡交界处、北部咸阳和铜川的部分地区以及渭南东北部。(4)11种情景下的自然保护区,对某一种或几种生态系统服务均有较好的保护效率。第2种情景的保护效率最优,对NPP、土壤保持、产水、审美和娱乐的保护效率分别为1.315、2.458、1.018、1.414、1.079。对NPP保护效率最优的为第6种情景,保护效率为1.437;对土壤保持保护效率最高的为第2种情景,保护效率为2.458;对产水保护效率最高的为第2种情景,保护效率为1.018;对审美保护效率最高的为第5种情景,保护效率为1.745;对娱乐的保护效率最高的为第10种情景,保护效率为1.442。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的文化服务引入保护区区位选择的参考中,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考虑,使建立的保护区既能做到传统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保护该地区所具有的审美、娱乐等文化服务。通过多情景下自然保护区的选择,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挥其重要的地理区位优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本文也可为相关的决策者在选择自然保护区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