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近年来,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日益增高,致病因素多样性导致不易有效预防其发生,而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导致其发展并预后不佳,目前我们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为冠脉CTA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ngiography,CAG),但大多数基层或远离城市的医疗单位不能有效开展,寻找更方便易开展的检查方法是有必要的。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对患者全天(包括睡眠时)不间断进行血压监测,获取相关血压参数并分析,可以有效的避免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及漏诊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和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存在相关性,且血压晨峰也被多个研究证明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大量的研究证实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其相关病死率、微血管病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会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目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晨峰患者对冠状动脉影响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晨峰的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从而为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1.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4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126例,年龄(64.7±11.5)岁;2.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相关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3.患者入院后使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白天、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血压晨峰值(MBPS),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4组:糖尿病晨峰组(D-S,36例)、糖尿病非晨峰组(D-nS,56例)、非糖尿病晨峰组(nD-S,72例)、非糖尿病非晨峰组(nD-nS,80例),比较四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情况;4.入选的244例患者全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Coronary arteriography),根据造影结果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根据病变支狭窄程度计算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总积分,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指标的标准,分别比较4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1.糖尿病晨峰组、糖尿病非晨峰组和非糖尿病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非糖尿病非晨峰组(P<0.05);糖尿病晨峰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高于糖尿病非晨峰组、非糖尿病晨峰组和非糖尿病非晨峰组(P<0.05);2.晨峰组三支病变率、C型病变率及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r=0.786,P<0.05)、BMI(0.284,P<0.05)、空腹血糖(r=0.712,P<0.05)、LDL-C(r=0.765,P<0.05)、晨峰程度(r=0.852,P<0.05)及24 h MSBP(r=0.804,P<0.05)呈正相关;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ge、FBG、24 hMSBP及MBPS为冠脉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独合并糖尿病或MBPS时,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当两者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收缩压升高的基础上舒张压也升高,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可能更加应该注重降压治疗,此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新思路。2.对于伴或不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的晨峰血压及24 h长效平稳的降压可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3.在临床工作中关注患者血糖和血压治疗达标的同时,也要关注血压晨峰现象,关注其对冠脉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