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是一项关乎民生的课题,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涞源县每年由于降水存在大量的滑坡灾害隐患点,且集中分布于山区,对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基于此,本论文选取走马驿镇白道安村和南台村两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滑坡为研究对象,对滑坡进行分类识别和治理方案优选,以期对同类滑坡的防治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为完成本次论文进行了以下的工作。首先在收集区域地质环境及滑坡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详细调查与测绘、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分析了滑坡的发育特征、规模、变形破坏特征及威胁对象,定性分析了滑坡稳定性。其次利用极限平衡传递系数法计算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最后提出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滑坡综合治理设计方案建议。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白道安村1号滑坡平面整体形态呈舌形,主滑方向为170°,坡体厚度0.5~3.0m,体积约1000m3,规模属小型。2号滑坡平面整体形态呈长条形,主滑方向为160°,坡体厚度1.0~2.0m,体积约340m3,规模属小型。南台村滑坡,坡体总体坡度46°,坡向南西,平均厚度3.0m,体积约2700m3,规模属小型。(2)经定性分析得知白道安村滑坡由于组成坡体的第四系堆积物质其结构较松散,土体渗透性强,在暴雨或持续降雨的入渗作用下,坡体自重增加,易于沿基岩界面产生的折线型滑动。南台村滑坡由于坡体上部土体相对较疏松,人为改变坡体地形地貌,加大坡体前缘临空条件。在遭受降水或人为影响后,土体含水量和坡体重量增加,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体进一步产生挤压变形蠕动或产生贯通性裂缝而形成折线形滑动。(3)白道安村滑坡采用类比法及经验法选取了天然状态下、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力学参数;南台村滑坡采用反演分析法计算取得滑带土天然状态及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滑坡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了滑土体的重度和滑带土体上的抗剪强度参数。(4)选用传递系数法定量分析了两处滑坡在不同工况(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的稳定性。显示的结果为:白道安村滑坡滑动面稳定性系数在天然工况条件下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15,处于稳定状态,在饱和和地震工况条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危险滑面均于坡脚陡坎处剪出,在未来持续暴雨的作用下,降水将会通过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迅速下渗,达到饱水状态,将使土体内部的力学强度逐渐降低,可能出现局部变形加剧,形成局部滑溜。南台村滑坡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在天然工况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稳定状态,在饱和和地震工况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或其它人为因素条件影响下,坡体变形蠕动进一步发展,坡体可能产生大范围失稳,形成滑动。(5)通过与国内同类型滑坡治理方案参照对比,在研究区滑坡分别设计出挡土墙、排水渠和消方减载的分项工程,经定量计算各工程的工作量,并利用已知岩土物理力学、滑土体的重度和滑带土体上的抗剪强度参数验算了实施工程后的稳定性,分别从从技术角度、施工条件、经济角度、环境协调性角度进行了比选,最终选定挡墙+排水沟的工程措施为推选方案。此次研究对于同区域内同类型的小型潜在滑坡针对性治理具有参考意义。另外对于潜在滑坡点可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合理布设适当的监测工程,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