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组胺的突触效应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中的病理生理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n8810060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在交感神经元内存在有合成组胺的关键酶---组氨酸脱羧酶;组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广泛共存于不同种属的交感神经元胞体、轴突以及末梢内;且亚细胞定位也显示,交感神经突触囊泡之中含有大量组胺。同时,适当的神经刺激条件下还能引发组胺自交感神经末梢释放,而释放的组胺则受到交感神经突触前组胺H3受体和α2肾上腺素受体的共同调控。基于这一系列研究发现,我们实验室率先提出了组胺是交感神经递质,且交感神经末梢组胺H3受体是一种自身受体的学术观点。但是,我们的前期研究所主要关注的是组胺在交感神经中的存在、定位以及其释放调控,而对其释放后的突触效应和生理或病理生理功能则知之甚少:交感神经组胺究竟有着怎样的突触前、后效应?其效应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着怎样的关系?外源性的组胺是否能够模拟交感组胺的这些效应?此外,交感组胺又介导了怎样的病理生理作用呢?这些问题的回答将能够更为全面的定义组胺的交感神经递质身份。1豚鼠输精管交感神经源性组胺的释放及突触效应的研究为探讨交感神经源性组胺的突触前、后作用以及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关系,本研究运用电场刺激豚鼠离体输精管模型观察了不同频率电场刺激交感神经末梢所引发释放的组胺对标本收缩功能的影响。发现交感神经刺激能够诱发组胺释放,这种释放不受肥大细胞脱颗粒剂化合物48/80以及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的影响,但对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以及交感神经化学损毁剂6-羟多巴胺高度敏感。当刺激频率为12.5 Hz时,释放的神经源性组胺只能够激活交感神经突触前H3受体而起到突触前抑制作用;而当刺激频率增至25或50 Hz条件时,组胺则可同时激活交感神经突触前H3受体以及突触后H1受体。但是,只有刺激频率高于50 Hz时才能观察到组胺的直接突触后收缩效应。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α-fluoromethylhistidine能够显著抑制交感神经刺激所导致的组胺释放以及组胺介导的效应。提示经由组氨酸脱羧酶合成的交感神经源性组胺具有特定的突触效应,并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密切相关。随着电场刺激频率的不同,其效应分别表现为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易化以及直接的突触后收缩效应。2外源性组胺对交感神经源性组胺突触效应模拟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交感神经源性组胺的功能,本研究使用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性组胺,以观察其对内源性组胺突触作用的模拟效应。我们发现只有在浓度高于10μM时,外源性施加的组胺才能够引发直接的标本收缩效应。而尽管浓度为10 nM–1μM的外源性组胺不能够引发豚鼠输精管的直接收缩效应,但在12.5 Hz电场刺激时,浓度为10 nM和1μM的外源性组胺对于标本收缩效应分别具有抑制或者易化的作用。10 nM外源性组胺的抑制作用可被组胺H3受体阻断剂thioperamide所阻断,而1μM的外源性组胺的易化作用则可被组胺H1受体阻断剂氯苯那敏取消。这进一步提示,外源性组胺能够模拟不同神经兴奋状态下交感神经源性组胺的突触前、后作用。3交感神经源性组胺在小鼠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基于上述发现,为探讨交感神经源性组胺在急性缺血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心律失常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其在肥大细胞缺失小鼠、组氨酸脱羧酶敲除小鼠以及野生型对照小鼠离体心脏中的分布和释放情况,并分析了对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发现组胺在肥大细胞缺失小鼠的颈上神经节神经元中仍有分布;而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小鼠颈上神经节中则没有。电场刺激心脏交感神经或短时程停灌模拟急性缺血刺激均可促发野生型和肥大细胞缺失小鼠离体灌流心脏标本中释放对6-羟多巴胺预处理敏感的组胺,同时短时程停灌还能诱发明显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但上述刺激因素对组氨酸脱羧酶缺失小鼠心脏标本组胺释放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却没有显著影响。小鼠离体灌流心脏标本复灌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持续时间与其释放的组胺呈正相关。此外,α-fluoromethylhistidine预处理可以抑制肥大细胞缺失小鼠离体心脏标本短时程停灌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而组胺H2受体阻断剂法莫替丁和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阿替洛尔预处理同样可以显著减轻野生型和肥大细胞缺失小鼠离体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法莫替丁还能够显著抑制野生型和肥大细胞缺失小鼠心脏标本停灌复灌所致的心肌cAMP含量的上升,但对于组氨酸脱羧酶缺失小鼠心脏标本则无显著影响。提示交感神经源性组胺对于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通过激动突触后组胺H2受体一方面产生直接的正性变时作用,另一方面易化β1肾上腺素受体从而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致心律失常效应。综上,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交感神经源性组胺释放后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突触前组胺H3受体产生突触前抑制,并通过激活突触后H1或H2受体产生相应的突触后作用;(2)交感神经源性组胺的突触后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密切相关;(3)外源性组胺可以模拟交感神经源性组胺在不同神经兴奋状态下的突触作用;(4)交感神经源性组胺在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组胺及其H2受体可能是今后治疗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复杂自适应系统通常由许多并行的适应性主体组成,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具有智能性和自适应性,并呈现“涌现”的特征,难以对其进行形式化的解析与验证。仿真是研究复杂自适应系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多年来,这一不争的“生命学”命题却在新闻实践中屡遭践踏,各种虚假新闻依然不时出现在各种传媒上。去年中宣部特召开“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进
随着经济发展,商品房越建越多。但经有关物业部门统计,门窗渗水是近几年房屋质量投诉率最高的一项。本文将从门窗设计、材料加工、施工安装、检查验收等环节对门窗渗水的原因
在信息化时代中,智能移动设备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并发挥着极为强大的优势。而App则是智能移动设备性能的主要体现,这就使得结合用户体验进行App设计极为重要
针对课题组30年热敏灸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路、方法、过程与结果。以临床灸疗热敏现象为切入点,探索灸疗热敏现象的出现规律,挖掘古典文献依据,紧扣临床疗效,提出了“腧学敏化”
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过滤和离心技术,利用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结果 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35.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涌动下得到高速推进,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文化经济"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效能,现已经成为文化发展方式
为提高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效率,优化人大代表的结构,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们对于人大代表职业化的讨论愈加深入。有条件地、渐进地施行人大代表专业化对于提高人大代表参政议政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AHP法与熵值法相结合)及评价模型的论证对南京市1990-2004年的协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镜、侧射钬激光和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改良可动式椎间盘镜(MMED)技术并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分别总结MMED和侧路椎间孔镜处理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