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估测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预测作物产量与品质和诊断作物氮素利用状况是现代精准农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农业遥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不同品种、不同施氮量、不同地点的小麦大田试验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小麦长势参数(叶而积指数、叶干重和地上部植株生物量)、氮素营养参数(叶片氮含量、叶片氮积累量、地上部植株氮含量和地上部植株氮积累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参数(籽粒生产效率、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利用五种建模方法(光谱指数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套索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和梯度提升算法),分别构建基于原始冠层光谱(波段范围:400nm-900nm)和经连续统去除转换后的特征光谱(波段范围:550nm-750nm)的小麦生长状况和籽粒产量与品质高光谱估测模型,以期实现利用较少输入的红边波段模型获得媲美原始冠层光谱模型估测精度。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构建了不同小麦品种长势参数估测模型。采用连续统去除光谱技术分析了特征波段(500-750nm)与小麦长势参数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基于连续统去除光谱的小麦长势参数估测模型,与原始冠层光谱构建的估测模型相比,连续统去除光谱可以在大幅度减少模型输入量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估测小麦长势参数。在五种建模方法中,基于梯度提升算法构建的估测模型表现最好,建模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基于连续统去除光谱和梯度提升算法构建的叶面积指数、叶干重和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的预测偏差比分别为2.785、2.586和2.36,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利用经连续统去除转换后的特征光谱估测小麦长势参数是可行的。
  (2)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氮素营养参数的高光谱估测模型。连续统去除光谱指数能够较好地估测小麦氮素营养参数,并在估测小麦地上部植株氮积累量方面明显优于原始冠层光谱参数。基于梯度提升算法构建的估测模型表现最好,建模决定系数均在0.91以上。基于连续统去除光谱和梯度提升算法所构建的叶片氮含量、叶片氮积累量、地上部植株氮含量和地上部植株氮积累量估测模型的预测偏差比分别为2.56、2.59、2.508和2.7,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说明利用连续统去除光谱可以较为准确地估测小麦氮素营养参数。
  (3)建立了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连续统去除光谱指数估测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精度与原始冠层光谱相似,决定系数均在0.78以上;利用同一生育时期的多个光谱指数构建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决定系数在0.83以上。基于开花期连续统去除光谱指数和梯度提升预测模型构建的估测模型的预测偏差比分别为2.284和1.523,说明利用连续统去除光谱可以预测籽粒产量,但是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技术有待改进。
  (4)分析了小麦氮素利用参数与各生育时期长势和氮素营养参数以及相关光谱指数的相关性。开花期氮素营养参数与小麦籽粒生产效率和植株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均较为良好,相关系数可达-0.8;基于开花期小麦光谱指数构建的梯度提升预测模型表现最好,决定系数在0.85以上。利用生理参数和光谱指数对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的品种进行区分,发现基于单生理参数和光谱指数的品种分类模型的准确率在0.7以上,表现较好;基于多生理参数和多光谱指数的品种分类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可达0.8以上,表现良好,具有优秀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人脑和输出设备间直接的控制和交流通路,可为大脑提供全新的对外信息交互方式。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BCI系统是目前交互速度最快、信息传输速率最高的BCI系统。然而,受ERP响应幅值低、信噪比弱的限制,目前仍难以实现基于ERP-BCI的自然、高效编解码,也阻碍了BCI技术走向
学位
运动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劳动创造所必备的基本功能。一般各种形式的动作需通过神经系统调控肌肉活动得以实现。近年兴起基于大脑意图驱动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新技术为人类开启了不必依赖人体常规外周神经与肌骨系统的对外信息交互新渠道,尤其是基于运动意图的BCI在人体运动功能康复、替代、增强等多方面日益凸显其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得到广泛关注。运动意图包括运动执
学位
食管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临床数据和放射组学数据对食管癌进行预后评估,是开展个体化精准放射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课题回顾性研究579例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数据,探索临床数据规范化自动提取的新方法,研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食管癌放射治疗后两年生存情况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为个体化精准放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和建议。  具体完
学位
有效表征界面分子的微观特性,有助于认识物理、化学乃至生命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传统的表征技术普遍缺少界面选择性,采集到的信号容易受到体相信号的干扰。由于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独有的界面选择性、灵敏性和无损原位检测等诸多优势,和频光谱已成为界面表征的常规手段之一。而近些年发展的相敏和频光谱,除了光谱的强度信息,还能直接获取光谱的相位信息,可更客观清楚的表征界面分子结构、取向与分布等微观特性,为界面分子研究提
学位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它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血栓栓塞病等,是动脉血管壁的慢性炎性病变。AS的致病机理到目前为止还未被彻底查明。基于以上原因,有效药物也尚未被研发出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已经证实microRNA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
臭氧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臭氧有助于止血和伤口愈合,但极不稳定,易分解。水凝胶作为一种在水中是连续相的胶体分散系统,它具有许多医疗和工业应用,例如可以控释和缓释药物。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含臭氧缓释水凝胶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首先测试分析了不同介质及其组成对臭氧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比较筛选出以卡波姆作为基质,成功地制备了一种具有臭氧缓释作用的水凝胶。
背景: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呼吸系统性疾病。目前,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已呈现大流行水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多项研究报道肝脏是COVID-19患者的重要累及器官。然而,COVID-19患者发生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需要迫切探讨COVID-19患者肝功
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生物炭是土壤污染修复剂,利用秸秆制成生物炭,既可有效利用资源,又可保护土壤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炭修复镉(Cd)污染土壤的效率,对生物炭进行目前比较热门的磁改性,并将其应用于碱性土壤中Cd的修复。为了探究磁性生物炭对碱性土壤中Cd的吸附和固定机理及其对小麦和玉米生长、Cd吸收和迁移的影响,设置了本试验。本试验以小麦秸秆为原材料,以高铁酸钾(K2FeO4)为活性剂,通
学位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黄淮海中南部地区高温热害频发,造成了玉米的严重减产与品质下降,这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面对高温对玉米生产带来的严峻考验,深入解析玉米耐高温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尤其是重要调控基因的作用机制,将对玉米缓解热害技术的研究及耐高温新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腺苷酸环化酶(AC,Adenylyly cyclase)催化ATP生成3,5-环腺苷酸(cAMP)。在植物中,虽然cAM
学位
MYB-related基因家族是MYB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个亚类,主要参与植物次生代谢、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响应等过程。而MYB-related转录因子在玉米干旱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对前期玉米干旱-复水处理转录组数据中差异表达的MYB-related转录因子进行系统分析,从中筛选得到一个强烈响应干旱胁迫的ZmRL6基因。以ZmRL6为候选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植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