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90年代,OECD国家养老金制度普遍面临经济低速增长、人口结构老化、财政赤字不断上升等方面的挑战,为了摆脱危机,他们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实现其保值增值,将养老金投资于股票市场。而我国目前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并一直致力于找出一条解决之路。伴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计划三大支柱。近年来随着我国养老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三大部分养老保险所形成的养老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尤其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截至201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累计结余已达到3.6亿,如此巨大规模养命钱如何投资管理抵抗通胀风险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所以关于基本养老金的入市问题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直以来,争论的比较多的是养老金该不该入市的问题,而在2015年8月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养老金入市已经被提上日程。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养老保险体制建设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加剧,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着眼于OECD国家养老保险金与股票市场的衔接问题,用理论分析、实证模型分析的方法,证明了基本养老金因其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的特点,作为天然的机构投资者,它的入市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存在着良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我国阻碍这种良性影响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回顾了OECD国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应对老龄化而采取的一系列养老金制度改革,其中就包括了基本养老金的入市;继而研究了股票市场对养老金发展的影响:(1)运用理论分析法探讨了基本养老金入市对股票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及其传导机制;(2)运用实证模型通过对OECD中的24个国家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证明了基本养老金进入股票市场不仅对于股票市场的规模扩张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还对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起到稳定作用;最后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股票市场内部制约因素的视角出发,从宏观政策的制定、微观运作的调整方面,提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进入股票市场并产生良性影响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