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HNV),敏感宿主是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和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自然状态下可感染大部分养殖对虾,引起细角滨对虾的发病和死亡,在凡纳滨对虾,则表现为慢性矮小残缺综合症(runt-deformity syndrome, RDS)。IHHNV是已知对虾病毒中最小的病毒,核衣壳蛋白至少有4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74、47、39、37.5kD。IHHNV基因组由三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和两末端的非编码序列构成,其中ORF3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即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 CP)。本实验对IHHNV病毒江苏赣榆株GY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CP基因保守区进行了克隆表达,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并初步研究了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根据IHHNV夏威夷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多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组片段,通过序列测定,比对和拼接,得到IHHNV江苏赣榆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江苏赣榆株IHHNV基因序列全长3901nt。5’末端与夏威夷株相比,末端减少了12个核苷酸,而且在70nt-170nt处存在一段核苷酸的差异。而3’末端仅在夏威夷株3790nt处,仅有一个核苷酸变异,和夏威夷株的相似性高达98.5%。全基因序列非编码序列的变异较大。编码序列变异较小,只有少量的碱基突变,没有产生新的终止子使蛋白质翻译中断而编码新的蛋白质产物,对蛋白质合成影响极小。在此基础上,设计扩增CP基因保守区基因的引物,获得573bp的基因片段,再将目的基因与peT-28a (+)载体连接,构建高效表达载体peT28a-CP1,转化,酶切成功并经过序列测定正确后,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37℃,0.1mmol/L的IPTG浓度诱导下表达最为良好,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镍柱纯化包涵体后能得到较纯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pET28a-CP1经HisTrapTM HP纯化后,分别免疫新西兰家兔和ICR小鼠,制备不同种属来源的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方阵实验,确定pET28a-CP1融合蛋白免疫ICR小鼠的最佳抗原蛋白包被浓度为5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6400,免疫新西兰家兔的最佳抗原蛋白包被浓度为2.5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12800,建立间接ELISA方法后检测抗体血清效价,ICR小鼠的抗体效价达到1:12800以上,新西兰家兔的效价达到1:12800以上,用Hitrap proteinG HP柱纯化抗体血清,能都得到较纯的IgG。用粗提的IHHNV和纯化的兔抗和鼠抗IgG进行Western blot实验,在重链55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分别用20nm和30nm的胶体金标记鼠抗pET28a-CP1抗体和兔抗pET28a-CP1抗体。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使用20nm胶体金标记兔抗pET28a-CP1抗体制成金标抗体结合垫,将鼠抗pET28a-CP1抗体喷涂在NC膜组装成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阴性对照检测结果成立,检测粗提的IHHMV,质控线显色较为明显,检测线显色较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