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曾有过较大影响的教育家。一九一五年他以创办和主编《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领导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声名大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任前五届书记,一九二七年“八七”会议后,被撤销中央领导职务,一九二九年开除出党后参加托派,进行分裂共产党的活动。由了陈独秀在社会、政治方面的立场、观点对中国共产党及其组织关系重大,尤其与大革命失败密切相关,所以历来研究陈独秀的重点都放在他的政治活动方面,对他的教育思想研究较少。然而教育和政治、经济及其它社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在社会变革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陈独秀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一位政治型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很有特色的,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西方民主和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又体现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思想的特点,因此对陈独秀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四个部分,对陈独秀教育思想作了一些分析、探讨。第一部分,陈独秀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通过分析陈独秀教育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西方民主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对他的影响,探讨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历程。第二部分,以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教学办报、改革北大文科、主管广东教育革新为核心,具体分析探讨他的教育活动,总结了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第三部分,陈独秀对新教育的探索,主要通过陈独秀对教育的本质、特性的论述,对教育方针、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制定和设置,具体分析了陈独秀教育四大主义和取法西洋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必须同社会相结合的主张,肯定了陈独秀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发展中国教育的理论。第四部分从陈独秀对新教育的贡献,总结出陈独秀教育思想特点(鲜明的时代性和革命性;开拓了教育理论—提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见解和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开发民智,改造国民性;发展个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同时指出陈独秀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存在的不足,批判了他的“政治决定论”教育观,并对其教育思想作了总体评价。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型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始终是以改造社会为前提,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同时也随着他的革命活动和政治活动及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个非职业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有其特色的,既有值得肯定继承的一面,又有需要批判的一面。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不乏有借鉴和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