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银保合作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客户融资工具,被广泛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融资上。尽管当前监管政策趋严,但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的优势,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依然有着稳定的发展前景。然而,近日中信国安集团一款保险债权计划产品却出现了信用风险,使得北京银行承担了其全部本息。从商业银行角度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吸取教训和启示,为今后保债业务风险管控提供指导。本文通过选取人保投控-中信国安棉花片危改项目不动产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为案例开展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保险债权计划的定义、特点以及商业银行参与保险债权计划的几种创新模式,并对保险债权计划的现状、发展以及目前我国保险债权计划产品的分布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然后,针对本次中信国安集团25亿棉花片危改项目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事件进行了事前分析,介绍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交易结构、产品定价等,从北京银行的角度分析了该保债计划的融资动机、北京银行担保的利益驱动因素等。其次,主要分析北京银行应如何评价和看待偿债主体中信国安集团的违约,从集团内部的公司治理、财务指标、信用评级合理性评估等方面评估造成违约的原因,并采用Z-Score分值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二元Logistic模型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来预测保险债权计划中项目关联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最后,对商业银行参与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银行进一步开展保险债权计划业务机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可以获得如下结论:第一,北京银行在本保险债权计划中发挥了“担保+托管+财务顾问”的新作用,但可能存在盲目担保的行为,对该棉花片危改项目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后续持续的监督管理;第二,项目后期,北京银行对偿债主体中信国安集团的违约风险防范不足,对集团内部的公司治理和经营情况等信息掌握滞后,缺乏对其信用评级合理性的独立判断,未能及时评估中信国安集团的偿债能力;第三,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得出可以从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两方面因素来考量保险债权融资主体企业的违约风险情况;第四,商业银行担保相当于承担了保险债权计划的全部风险转移,北京银行案例反映出的问题与教训为银行日后参与保险债权计划项目提供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