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资料,分别探讨足月儿和早产儿化脑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结局等,分析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5年期间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3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根据近期转归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6例,其中男15例(41.7%),女21例(58.3%);足月儿13例(36.1%),早产儿23例(63.9%),胎龄28-34周者20例(87.0%),胎龄34-37周者3例(13.0%);平均出生体重为2049.53±186.02g,出生体重<1000g 者 4 例(11.1%)、1000-1499g 者 13 例(36.1%)、1500-2499g 者 6 例(16.7%)、体重≥2500g者13例(36.1%);平均发病日龄9.86±1.533天,早发型败血症化脑12例(33.3%)、晚发型败血症化脑24例(66.7%);病程中发热者27例(75%);感染伴随症状中贫血者22例(61.1%)、凝血功能障碍者16例(44.4%);血培养阳性者24例,血培养阳性率66.7%,脑脊液培养阳性者1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率41.7%,共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36.4%)、大肠埃希菌15株(34.1%)、其他病原菌共13例(29.5%));10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脑积水5例(13.9%)、硬膜下积液2例(5.6%)、脑梗死2例(5.6%)、脑软化2例(4.6%));经治疗后治愈出院者12例(33.3%),好转出院者18例(50.0%),转外院手术治疗1例(2.8%),自动出院者5例(13.9%),临床好转、治愈率83.3%。2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化脑患儿临床特点比较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化脑患儿均以晚发型败血症多见,早产儿组IVF、胎膜早破者例数较足月儿组多,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6.9%足月化脑患儿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足月儿组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84.6%)、反应差(61.5%)、气促或呻吟(61.5%)、肌张力增高(61.5%);73.9%早产化脑患儿以呼吸暂停作为首发症状,早产儿组常见临床表现有腹胀(78.3%)、呼吸暂停(73.9%)、面色差(73.9%)、发热(69.9%)、反应差(60.9%);早产儿组呼吸暂停、腹胀、肌张力减低发生率大于足月儿组,足月儿组发热、气促或呻吟、激惹、惊厥、肌张力增高发生率高于早产儿组,且热峰高于早产儿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腹胀的发生率与足月儿组有显著差异(P<0.05);早产儿组相关并发症中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水肿、胆汁淤积症发生率较足月儿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首次脑脊液检查(病程1~2天)中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早产儿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脑脊液检查(病程3~4天)中,足月儿组多个细胞百分比、氯化物含量高于早产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病原菌分布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各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组,早产儿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抗感染疗程长于足月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住院天数长于、住院费用高于足月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治愈率(76.9%)、好转率(23.1%)高于早产儿组,早产儿组中1例患儿因合并重度脑积水转院行手术治疗,5例患儿自动出院。3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化脑患儿临床特点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胎龄(预后良好组35.22±5.08周、预后不良组32.37±3.22周)、出生体重(预后良好组2363.48±1225.194g,预后不良组1610.00±784.30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羊水粪染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热峰、呼吸暂停、抽搐、前囟饱满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相关并发症中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水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病程中3次脑脊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3次脑脊液检查中蛋白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病原菌分布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各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脑室增宽扩张、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患儿在病程2-3周出现并发症,以脑积水最为常见,共5例(13.9%);预后不良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足月儿发热、激惹、惊厥、肌张力增高等临床表现较早产儿典型,早产儿以呼吸暂停、腹胀、肌张力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2.足月儿化脑中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高于早产化脑患儿。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仅41.7%。病原学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为常见。3.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热峰高、出现呼吸暂停、抽搐、前囟饱满、脑脊液蛋白含量高、颅内出血等几个因素常提示预后不良。4.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早产儿预后较足月儿差,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高。
其他文献
[目的]1.分析癫痫患者主观记忆和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2.探讨抑郁、焦虑在癫痫患者客观认知功能和主观记忆之间的中介作用3.通过分析癫痫患者主观记忆和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早期发现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并及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纳入123例癫痫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9(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
[目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过度的炎症反应综合征,由活化异常的巨噬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所致。HLH常常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易误诊。为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总结HLH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治现状、转归等,探讨其预后及死亡危险因素,验证目前HLH诊治专家共识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分析163例早产儿的血清维生素E(Vitamin E,VE)的水平,研究不同性别、不同胎数、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的水平,以及感染与非感染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的水平,为早期防治早产儿维生素E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163例早产患儿,依据性别、胎数、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是否
[目的]采用非靶向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检测血浆氨基酸相对含量,以了解不同生长速率早产儿血浆氨基酸谱差异,探讨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和可能的机制,为个体化早产儿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且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生长情况分为小于胎龄儿组(SGA组)和非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中IL-5、IL-4、IL-2、INF-γ水平,探讨不同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中IL-5、IL-4、IL-2、INF-γ的表达和意义,旨在寻找预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更客观可操作性强的指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完整病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重症组与普通组,普通
[目 的]通过检测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PCT和CRP水平,分析比较感染性黄疸、非感染性黄疸新生儿和对照组血清25(OH)D的水平,探究25(OH)D与血清胆红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采取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家庭参与式管理(Family Integrated Care,FICare)模式进行管理,分析比较两种管理模式的相关康复措施结局,探讨ERAS联合FICare模式在先天性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并收集2019年1月-20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危重新生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0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生的生后第一天就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危重病评分(NCIS)为70-90分的7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NCIS评分和乳酸脱氢酶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NCIS评分为70-90分的危重新生儿第一天LDH值显著
[目的]分析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新生儿,共304例。分为早期新生儿组、晚期新生儿组;严重细菌感染(SBI)组、非严重细菌感染(NSBI)组。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性发热新生儿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304例,病因有:不明病原发
[目的]了解各个病种中国西部社区先心病患儿的确诊延迟现状,探讨影响确诊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完善并建立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系统和制定有效防控儿童先心病政策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在2017年一2020年间,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电子病例系统登记的2895名先心病患儿及监护人为调查对象。结合文献回顾、参考国内外先心儿童及其它疾病延迟诊断影响因素研究内容,经过专家咨询,预调查修改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