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及受体FLK1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肝再生中的表达及变化

来源 :大理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llpas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VEGF及受体FLK1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再生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35只,正常对照组5只,用10%的水合氯醛以0.3~0.35ml/100g的剂量进行腹腔麻醉,模型组采用三联阻断法阻断肝蒂20min后行肝大部(约70%)切除。正常对照组麻醉后打开腹腔未阻断肝血流,处死后直接取正常肝组织。模型组分别在术后3h,6h,24h,2d,3d,5d,7d后处死大鼠,切取残肝称湿重后留取1×1×1cm肝组织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内进行固定24h-48h,然后分别给予脱水、透明及浸蜡等组织学处理,采用石蜡包埋后进行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PV-9001超敏两步法检测正常肝组织及模型组各个时间点VEGF及受体FLK1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及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内可见较多炎性细胞,肝细胞索之间及门管区的内皮细胞充血水肿,肝血窦明显增宽,肝血窦中白细胞增多,主要为中性粒细胞。VEGF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较弱,阳性细胞主要为门管区血管内皮细胞,数量较少,周围的肝细胞未见表达。模型组术后3h-6h,VEGF表达逐渐增强,术后1d时VEGF阳性细胞显著增多,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周围;3d时VEGF阳性反应达到高峰,整个肝小叶的肝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并且越靠近中央静脉阳性反应越强;术后5d,VEGF表达开始下降,7d时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VEGF受体FLK1在正常肝组织中呈阴性反应。模型组术后3h,肝细胞开始出现FLK1弱阳性反应,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膜及细胞浆,24h时表达达到高峰,术后2d时开始逐渐下降,7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肝再生过程中VEGF与受体FLK1的表达及分布存在着时间和空间差异性,VEGF与其受体FLK结合后可能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肝再生。
其他文献
提出基于结构动力响应的损伤识别多指标分层及融合可视化展示方法,使结构的损伤信息以可视化的图像直观地展示出来。以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应用当前发展成熟的多个指标对单裂纹和
[目的]探讨侧卧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于两膝之间放置标准厚度垫板能否提高以髌骨下缘比较下肢长度这一方法的准确度。[方法]随机选取下肢等长成人自愿者60例,行侧卧位髂嵴最高
综述了目前锂离子蓄电池中常用正、负电极材料的特点,及电化学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正极材料包括层状结构的LiCoO2、LiNiO2以及尖晶石型LiMn2O4;负极材料包括石墨、焦炭、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银行机构要想获得持续有效地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大数据技术以及自身银行的特征构建出完善的大数据体系,以此来提升自身银行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进而实现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DEX)预处理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败血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实验方法采用忙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败血症模型,149只SD大鼠随机分配入空白对照组22只(无任何处理
从考古和发掘成果来看,贵州早在二十四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但由于地处九州徼外,且菁深山险,甚少与中原相通,因此被历史典籍视为蛮荒之地。尽管没有汉族及华夏文明的参与,但
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更是有序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坚强保证。通过
<正> 宋某某,女,40岁,农妇。于1984年8月14日由其爱人陪同来诊。诉:心悸,头晕,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形体日渐消瘦已四年。曾在当地区医院求诊,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微机技术为基础的可编程控制器得以深入发展和成熟,且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各包装机械厂家为赢得更
目的:(1)制作吗啡成瘾大鼠模型,观察成瘾后的自然戒断症状和体征变化。(2)研究吗啡成瘾对大鼠学习、记忆、情感等行为学的影响及脑内核团的形态学变化。(3)研究吗啡成瘾大鼠脑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