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yong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程度、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能源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按照经济学规律,投入的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会带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目前,能源已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使得开发利用能源的技术不断创新,大大增加了能源的消耗量,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准确把握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社会和谐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方面,本文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对能源供需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对能源供需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能源消费及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对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先采用ADF及PP检验判断数据序列是否平稳,然后利用一阶差分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各时间序列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来解释各种扰动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统计分析表明,我国能源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大,能源利用成本高;能源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大;能源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实证研究发现,煤炭消费对经济的变动贡献度远远高于其它一次能源的贡献度,电力消费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滞后期,天然气、石油消费对经济具有正向效应。我国经济的变动95%以上是由于其自身变动影响产生的,经济增长存在惯性现象,经济的自我积累及依赖对其自身变动影响明显。在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对能源产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扶持相关优秀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面对这一重任,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政府采购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采购政策伴随国家而产生,最早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为满足政府的消费需求,政府采购政策应运而生,发挥了最基本的功能效应;凯恩斯理论发表后,它更多的是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采购也逐步调整其在经济社会的角色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基地,农业产值全国第一,但即便如此,黑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也并没有走得一帆风顺,市场竞争性不强、农业产品加工效率不高、农业产业化资金缺
随着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的结合,银行的业务范围、规模、盈利均迅速扩大。但由于风险与收益的双生性,信息科技也给银行带来了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如何能够有效的防范和监管信
建立在对老挝文化的基本情况、经济情况、自然资源以及外商投资状况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针对文化因素对老挝FDI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理论方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