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许多药物进入体内可与血浆蛋白相结合,生成药物-蛋白质复合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暂时失去活性,不能参与分布、代谢和消除。只有药物的游离型分子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真正与药理活性和毒副反应密切相关,药物的疗效往往取决于其游离型浓度。当游离型药物随着转运和消除使其浓度降低时,一部分结合型药物就转变成游离型药物,使血浆及作用部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是指血浆中的蛋白结合部分药物所占总药物量的百分率,用于表征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与排泄,从而影响其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目前测定药物游离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平衡透析法及超滤法。平衡透析法操作繁琐费时,且大量透析液的加入稀释了血浆样品,可能会破坏原有的药物-蛋白结合平衡,使测定结果失真;超滤法较平衡透析法简便省时,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如分离过程中药物蛋白结合平衡不稳定,超滤管价格昂贵,分析成本较高等。
1999年,Pedersen-Bjergaard等首次提出了以中空纤维为载体的液相微萃取(Hollow fiber-protected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F-LPME)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即以多孔的中空纤维为微萃取溶剂的载体,它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具有简便、快捷、消耗有机溶剂少,对环境污染小,萃取效率高,较高的富集率和灵敏度,易于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联用等诸多优点。同时由于微萃取是在多孔的中空纤维腔中进行,并不与样品溶液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萃取溶剂的损失;而且由于大分子、杂质等不能进入纤维孔,因此还具有突出的样品净化功能,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的直接分析。
在本课题中,拟将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仅通过测定中空纤维腔内药物浓度即可同时计算出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及总药物浓度,以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测定比索洛尔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新方法。
材料和方法:
将中空纤维截成8cm小段,用丙酮超声5min,清洗中空纤维表面的杂质。晾干挥去丙酮后将中空纤维浸泡在有机相(正辛醇)中5min,使其孔壁充满有机相,用注射器向中空纤维腔内注入适量空气,排空腔内多余的有机相。在腔内注入2mol·L-1接受相(甲酸)20μL后,用加热镊子封闭两端。
取血浆样品500μL,加入玻璃小瓶中,再加入美托洛尔标准品溶液50μL,用磷酸盐缓冲液将供体相稀释至5.0mL。将封好两端的中空纤维弯曲为U形完全浸入供体相中,加入转子,在转速为700rpm,37℃条件下萃取。25min后取出中空纤维,剪开两端,取10μL接受相进入HPLC分析。
通过优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实验中的接受相pH值、萃取时间、萃取转速等条件,确定了测定比索洛尔的血浆样本的前处理条件,分别建立用于测定比索洛尔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及总药物浓度的标准曲线,利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F-LPME-HPLC-FLD)测定比索洛尔在接受相中的药物浓度,代入当日标准曲线计算出比索洛尔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及总药物浓度,进而计算比索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
结果:
比索洛尔游离药物浓度标准曲线在5-125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在低、中、高三种浓度下测得比索洛尔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1.2%,32.0%,31.8%。
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药物游离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比索洛尔与人血浆蛋白有中等程度结合,且不存在浓度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