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寻家与离家:论海子诗歌的“家园”书写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离世的海子,是中国当代诗坛最富神话色彩的诗人之一。海子在其短暂的写作期内,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抒情诗、长诗、诗学札记以及实验色彩极浓的《太阳·七部书》。海子诗歌主题丰富,如大地主题、死亡主题、爱情主题、神启主题等。本文尝试从海子诗歌写作的生发、铺展到终结的线性过程中,以诗歌文本为基础,以各方批评研究为参考,结合文学和社会的发展现实,找出海子诗作中有关“家园”书写的线索。在海子“家园”构建的过程中,其诗歌里出现了众多原型意味浓厚的意象,因而相关的原型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海子诗歌的理论参考。纵览海子的诗歌创作,“家园”书写的路径与他实际写作进程是两条并行的线索。因此通过探析海子诗歌创作的前后流变,可以清晰地整合出诗人精神家园——包括“母本”家园、爱情家园以及诗学家园三个部分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分裂的全过程,也即从无家、寻家到离家的完整过程。第一章通过对影响海子诗歌创作内外因素的探析,找出海子“家园”书写的成因。其一,海子在安徽查湾村度过了贫苦的童年生活,这种生存体验为其日后的诗歌创作准备了最初的写作资源。其二,海子在大学期间对西方近代哲学和宗教的大量涉猎深化了海子对生命与诗艺的理解,是促成其诗作“神启式的灵悟意味”形成的关键要素。其三,海子敏感而多思的个人性情以及天才性的建构与解构的能力,使其对个体精神家园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前两者是海子写作的外部因素,后者是内部因素,前两者通过后者的自我博弈整合起来,整合过程中其诗作的“家园”书写也得以凸显。第二章通过对一系列原型意象的分析来探讨海子对“家园”的构建,即诗人对“归家”的探索。海子以诗歌作为抵达自己精神乌托邦的通道,并通过“寻找实体的接触”,调动一切可以产生“接触”的“实体”植入诗歌之中,作为构建“家园”的各类元素。海子诗歌中意象众多,各有意味,但意象之间并非割裂,而是形成了一个乌托邦色彩极为浓厚的意象体系。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水”“村庄”“月亮”“野花”“太阳”以及“马”六个意象分别来为海子的“母本”家园、爱情家园以及诗学家园作注。第三章从现实和创作两个层面论述了海子“家园”构建所面临的困境。海子在清醒的焦虑中逐渐产生了“在路上”的“流浪意识”,“流浪意识”是“家园意识”的反向延伸。从乐观的“构建”到相对悲观的“流浪”,从“还家”到“离家”,海子对“家园”的寻找最终指向了虚无,这种虚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母本”家园的乌托邦,二是爱情悲剧的无可避免,三是诗学理想的曙光难期。海子逝世已有30周年,30年过去,海子的诗歌依然在被一版再版,成为许多诗歌爱好者接近诗歌的启蒙性文本。除了其诗歌本身的魅力,海子对个体精神家园的关注则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海子寻求神性复返,对当代人心灵的漂泊和家园的销匿倍感痛心,他的诗歌近乎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尽管海子的诗歌实验最终以死亡告终,但他高贵的理想主义品质以及所传达的诗歌精神,仍然可以作为当今文坛乃至社会的一面苛刻的镜子。与此同时,当今读者在“利用”海子满足对“天才诗人”的想象与期许之时,也应该将诗人从“海子神话”中解放出来,而更多地发现海子作为一个“一般的”诗人所具有的特质,避免流于人云亦云的“理想主义”空喊阵营。
其他文献
控制系统是VSC-HVDC系统的核心之一。在介绍VSC-HVDC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有功无功功率独立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给出了VSC-HVDC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确定了
【摘 要】在现代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这与理论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改革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彰显出高职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特色。本文就如何构建高职旅游教育中的特色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性;教学特色;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目的:氮杂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与既往其他类型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需要紫外线激发不同的是,其发挥光催化作用是在自然光照射下表面形成的电子空穴对,与
【摘 要】基于微信的平台对运动生理学进行教学,改善了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帮助运动生理学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而且还能够增强运动生理学课堂的信息化,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文章通过分析微信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案例教学方法,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微信;案例教学法;运动生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5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