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区域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研究,是揭示其生态状况及其空间变异的有效手段;而基于景观格局的生态分区调控,将有利于资源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绿洲边缘天然植被的衰败和土地的荒漠化与绿洲地下水水位的下降有着直接的关系。绿洲内部的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用水量不断增大,使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漏斗,这对于绿洲的稳定性十分不利,绿洲的生态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以1995年的1: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民勤县行政区划图和土壤图为基本信息源。先在底图上划分出所要研究的农业区,将民勤县分为三个主要农业区:南部环河井泉灌溉粮油区(简称南部区)、昌宁井灌粮、油经济作物区(简称昌宁区)、红崖山水库河井混灌粮、油、经济作物区(简称红崖山区);然后依据嵌块体类型分类系统勾画之后,以MapGIS6.5为支持进行数字化,之后经编辑作为分析图件。最后根据格局数量化指标的要求建立数据库,经过属性输出,计算各景观指数。根据对民勤县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三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为:林地是南部区的基质,林地、耕地和荒草地主要景观要素。但三种控制景观要素斑块体面积较小,抗御环境侵害力才,并且已经出现小面积的盐碱地和沙地,稳定的景观格局易被破坏。盐碱地是昌宁区的基质,生态环境已经恶化。耕地是红崖山区的基质,景观要素嵌块体交错分布,人为因素在本区内作用体现强烈。2.结合对民勤县景观格局的分析,从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方面提出民勤县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即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种粮用地;从绿洲外输入粮食,减少对本地粮食的依赖;加强防护林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消耗,给生态用水让出份额,为荒漠化治理和土壤盐碱化改良提供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