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绘画形式语言运用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型、色彩、构图作为绘画表现的基本形式语言,如何引导儿童学习这些艺术语言以促进儿童绘画形式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令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深感困惑。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在绘画形式语言教学活动中具体表现的数据分析,揭示促进幼儿园绘画活动有效的教育策略。   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设计了绘画主题*观察对象的双因素实验,对两组共62名5—6岁幼儿在树林、向日葵、水果和舞蹈四个主题下分别观察立体物象与平面作品后的绘画作品进行测评,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儿童绘画作品得分加以量化处理。   根据对儿童绘画作品的观察分析与数据统计研究者发现,就观察对象而言,对立体物象的观察利于儿童绘画活动中对空间形式语言的把握,对平面作品的观察则易于儿童绘画中对造型结构特点、色彩丰富性及情感倾向性等需要内容的把握;就绘画主题难易和熟悉程度而言,主题简单或儿童较熟悉时其绘画中的情感倾向性及构图能力优于主题较复杂或儿童不熟悉时作品中体现的情感倾向性及沟通能力,而对儿童绘画中造型、色彩、构图等基本形式语言的运用没有显著性影响。   结合研究统计数据及绘画过程中儿童的表现,研究者认为幼儿绘画形式语言运用教学应在给予儿童绘画尝试的时间与空间、等待儿童绘画形式语言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观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以促进儿童造型、色彩形式语言的体验及运用水平的提高,并通过多观察实物促进儿童对空间关系的体验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