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莓果实果肉多汁、风味浓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其组织娇嫩、含水量高,在采后贮运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损伤,从而被病原菌侵染导致腐烂。灰霉病是草莓果实采后主要的真菌性病害。本文以“丰香”草莓为研究材料,以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为生物防治拮抗菌,并结合38℃热空气处理,研究单独拮抗酵母和热空气处理对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抑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生物防治结合热空气处理对草莓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108CFU mL-1浓度的拮抗菌罗伦隐球酵母(C.laurentii)菌悬液能有效地防治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和自然病害。无论是在常温贮藏还是在冷藏条件下,拮抗酵母菌悬液处理都能减少草莓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但对果实的其他贮藏品质均未产生不良影响。拮抗酵母罗伦隐球主要是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以及诱导草莓果实POD、PAL、SOD、CAT和β-1,3-葡聚糖酶等防御酶活性的升高,来增强草莓果实的抗病防御能力,从而减少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的发生,而不是靠产生体外抗菌素和对病原菌的重寄生作用来抑制病害。2.38℃,24h热空气处理能明显降低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和自然病害的发生率。但是长时间的热空气处理反而会加速果实腐烂。草莓果实经过38℃,12h和24h的热空气处理,不会影响果实的贮藏品质,但经过36h长时间的热空气处理,会对果实的贮藏品质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选择38℃热空气处理24h作为采后热空气处理条件,与拮抗菌结合来增强对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热空气处理主要是通过对病原菌生长的直接抑制作用和果实抗病性间接诱导作用来控制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这种控制效果主要包括热空气处理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的抑制和诱导草莓果实POD、PAL和几丁质酶等抗病性防御酶的活性以及总酚等抗病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减少了果实采后灰霉病的发生。3.采用浓度为108CFUmL-1吉抗菌罗伦隐球酵母菌悬液结合38℃24h热空气处理对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和自然病害的控制效果要明显好于两者单独处理,结合处理较单一处理更为有效地降低草莓果实的失重率以及延缓冷藏条件下硬度的下降,但对草莓果实的其他贮藏品质并未产生影响。拮抗酵母罗伦隐球结合热空气处理对果实抗病性的诱导要显著好于两者单独处理。结合处理主要通过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和对果实抗病性防御反应的诱导来控制草莓果实采后的灰霉病,其中包括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的抑制、诱导PAL、β-1,3-葡聚糖酶等抗性性相关防御酶活性、促进总酚的合成以及调节果实的活性氧代谢等这些方面。4.采前喷施浓度为108CFU mL-1拮抗菌罗伦隐球酵母(C.laurentii)能有效地降低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和自然病害的发生。采前喷施次数越多,其对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也越好。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能减少草莓果实的失重率,延缓硬度和Vc的降低,但是对于草莓果实的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以及芳香气味无明显影响。采前喷施拮抗酵母(C.laurentii)能明显诱导草莓果实抗病性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升高,采前喷施次数越多,其对果实抗病性防御酶活性的诱导作用也越强。随着采前喷施拮抗酵母的次数增多,其在果实表面的定殖数量也就增多。酵母计数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都显示在采摘之前6d+采摘之前3d+采摘当天喷施拮抗酵母,有利于其在草莓果实表面定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