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中衍生出来的材料绘画和实验水墨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画从古至今,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创造新的文化价值。中国画,是中国人的一种理想的表露。从古至今,人们都在用这一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时代的情绪和民族的精神。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艺术理论,南朝谢赫在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的基础之上继而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奠定了中国绘画史的理论基石。唐宋之后,中国绘画逐渐开始开辟出新的领域,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另一绘制手法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文化修养造就中国画水墨以墨色为主的传承,把万事万物都归结于墨色的变化之中,古今中外的人们在欣赏这种文化传承的时候,又从水墨的变化中领悟到了所有颜色甚至超乎所有颜色的色彩。从古至今,艺术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升华与创新,同样不例外,在我们现如今生活着的信息时代,作为中国画来讲,也同样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在1996年,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当代中国水墨现状展》,标志着水墨画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供艺术家所选择的绘画材料越来越多,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的普及,更让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多彩,信息资源充斥着整个社会。新材料和媒介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绘画的向前发展,许多以前想未敢想的材质被充分的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图,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其作为媒介所展示出来的视觉冲击力,石膏、木板、泥土、丝网、纸浆、乳胶,浮雕与平面绘画相结合;抽象的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不相干的物体的组合,符号式的语言,借助新材料新媒介的形式,中国画所能表现的范围变得更宽更广。近年来,我国岩彩艺术正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许多艺术家吸收并且发展了岩彩画艺术。中西方绘画材料的混搭。混搭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在材料与媒介,技法与风格走着一条自由跨越的道路,思想的完全的自我展现,表现出对中西文化的包容,成为一个时代的美术特征。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去欣赏今天的艺术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我们在欣赏胡伟作品的同时,除了赞叹他选材的精良,更加惊异于他处理画面的多元化艺术手段。在中国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中,综合美术教学实验水墨在中国画教学中起到的是先锋的作用,实验水墨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结合点,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画教学一直遵循传统,讲究笔墨韵味,形神兼备,讲究孔孟哲学,中庸之道,那么在信息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如何把传统水墨画和现代艺术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创作观念的更新和创作手法的多样化,怎样将传统观念中水墨画的表现技法转换成新的语言样式并且运用到创作中去,准确的传达作者的思想。带着这些疑问,中国本土画家开始苦心经营并且寻求与时代结合紧密的艺术之路。实验水墨,充满了符号化的标志,依然是用水墨来表达思想,只是画面超乎传统意义,充满了超现实主义色彩。在这里,水墨不单纯去表现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而是借用符号化的物象来表现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想境界,一种理想的精神家园。在增加画面表现力的同时,增加画面肌理效果,可以突出视觉感受。实验水墨是从中国水墨画中走出来,与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样式不同,实验水墨实质上的选材仍然是中国传统的水墨宣纸,体现了实验水墨与中国绘画的传承关系,它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单一样式中走出来,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性,这一点,就决定实验水墨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这其中也体现着现代社会的人文思想。中国的材料绘画和实验水墨,是新时代的产物,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时期,许多外来的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材料绘画和实验水墨还要兼收并蓄,不可丢掉中国的传统,同时要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不断的壮大自己。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图像文化为线索,以雕塑创作为例,来梳理具象雕塑与图像化的关系。具象雕塑图像化主要体现在外观和内在两方面。从具象雕塑自身发展来看,传播方式的改变、新技术的运用
古典和浪漫时期的发展漫长而精彩,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举足轻重影响深远的杰出音乐家,他们成为古典音乐的鼻祖及奠基石。从巴洛克时期巴赫纯朴的音乐形式,经过
赵延年是一位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大师,是中国黑白木刻的一面旗帜。他的版画艺术作品以为鲁迅作品设计的插图居多,赵延年在当代中国版画界是被誉为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
期刊
写生在中西方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中一直给绘画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学习绘画的基本方法,写生是连接艺术与生活的桥梁,是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的一种途
期刊
门德尔松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一位“幸运”的音乐家。作为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指挥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的门德尔松创作了大量的艺术
期刊
今天中国的合唱事业发展迅速,随着青歌赛合唱比赛、金钟奖合唱比赛、北京合唱节等合唱大赛的开展,将中国合唱的热潮掀的更高,合唱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也越来越普及。合唱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