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诱导大气介质放电的击穿电压低于大气的自然击穿电压,使得激光诱导大气放电在雷电灾害预防、激光触发气体开关以及在工业中的打孔、切割、焊接等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研究激光诱导空气放电的特性,本文通过搭建高压电容充放电实验平台,实验中使用的电极有石墨半球形电极、铝半球形电极以及铝锥形电极,采用的电极间距有5mm、8mm、10mm、13mm,使用CO2激光和ND:YAG激光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改变激光能量、放电电压、电极间距和电极形状等实验条件进行对比,记录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放电形成后,电容两端电压迅速降低,而电流急剧上升,呈现出脉冲放电的特点。 统计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放电延时及抖动;发现放电延时和抖动会随着加载电压、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电极间距的增加会使得放电延时相应的增加,且锥形电极对应的放电延时和抖动比半球形电极的放电延时和抖动小,半球形石墨电极和半球形铝电极对应的放电延时和抖动没有明显差异,根据统计出的实验数据发现放电延时和抖动均在μs量级,这与实验中采取横向放电的方式有关;根据基尔霍夫定理推导了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压以及电流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的阻抗,发现放电等离子体阻抗会随着放电电压和激光能量的增加而有略微的下降,而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条件一致时,锥形电极间的放电等离子体阻抗小于半球形电极间的放电等离子体阻抗,ND:YAG激光因为脉宽、能量的参数远小于CO2激光使得其诱导出的放电等离子体阻抗比CO2激光大,锥形电极间的放电延时和抖动以及放电等离子体阻抗均小于半球形电极间的。 搭建了激光诱导大气放电等离子体影像观测装置,实验研究了脉冲CO2激光诱导空气放电等离子体的演化过程,通过分析等离子体不同时刻的影像图,发现等离子体的发展到形成电流通道大约需要几百ns,等离子体通道的存在时间为几十ns;阴极区的等离子体通道发展比阳极区的更快;由于电极间气体的扰动导致等离子体通道存在剧烈偏移;同时等离子体通道形成以及消失时间与电极上所加电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