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就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产生超越出人类社会的控制力和某些区域的承受能力,并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事件,是自然与社会综合作用的现象。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由来已久,不仅短期内对物价产生震荡式的影响,还对农业生产形成阻碍和毁灭式打击,给人民生活带来长久不便的干扰。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自然灾害的预防、救助以及应急管理。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尽管如此,许多地方政府在自然灾害面前应急管理工作仍然十分软弱,因此以县域为视角开展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延安市安塞区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素有“七山二沟一分田”的说法。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漏洞百出。为此,本文以延安市安塞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揭示延安市安塞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创新方略,并借此为全国其他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以灾害管理、公共治理和危机管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延安市安塞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延安市安塞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仍然存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不科学、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不足、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式简单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民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预防意识松懈、经济发展水平低、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协同管理体制滞后和技术支撑薄弱等。为此,必须通过全民转变应急理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应急管理提供坚实基础;建立合理的应急管理机构体系,提供法制机制保障等一系列对策,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延安市安塞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从而为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