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依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飞速发展阶段,面对巨大的社会变迁,我们不仅需要与城市化相关的经验积累,同时更需要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的制度创新。因此,在研究中国城市化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实现城市化的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安排和创新。本文试图借城市化发展的平台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理解城市化内涵,从中认识到制度因素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其次,通过对世界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描述,从中总结出城市化的发展规律,为下文对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和创新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做好铺垫;然后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制度安排与城市化的关系,从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理论入手,探析了进行制度创新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最后,详细剖析了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几种具体制度的安排与创新,如现行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等。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不均衡性是促进制度变迁的根本因素,而制度创新滞后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深层约束,政府只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消除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不利因素,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城乡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