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大学课程自主权及其保障——以共同必修科目为视角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课程自主权与学术自由权、大学自治相关,属于学术自由权与大学自治的重要范畴,高校在法定范围内享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本研究中的课程自主权主要是指大学关于公共必修课程的自主权,主要包括大学关于公共必修课的科目设置、课程范围及内容选择、教科书选用、教学方式等自主权。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司法院”大法官第380号释宪案对大学课程自主权在法律层面作出了相关解释,认为大学课程的订定与安排,应该由各个大学依据大学自治与学术责任原则处理。司法院大法官第380号解释作出以后,台湾地区各大学通识教育获得较大发展空间。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第380号释宪案作学理性分析,运用比较法对政治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淡江大学共同必修科目开设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从中获得司法院大法官第380号解释对于大学课程自主权的影响,进而探讨维护大学课程自主权、保障高校学术自由权与大学自治的路径。文章首先对课程自主权进行界定,并进而探讨课程自主权与学术自由权、大学自治的关系,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司法院”大法官第380号释宪案进行分析。在“司法院”大法官第380号释宪案中,大法官充分发挥违宪审查制度的作用,在宪法层面对课程自主权进行保障,进而维护大学学术自由权与大学自治。文章进一步对政治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及淡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历史沿革、课程规划、组织制度三个方面分析比较,进而得出“司法院”大法官第380号解释的作出对大学课程自主权的影响。文章最后得出结论,为加强对大学课程自主权的保护,首先,宪法层面保障学术自由权,为课程自主权提供制度性保障。其次,完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体系,规范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该文在研究汉语语句分词特点及方法的基础上,引用已有的词库及包含分词函数的动态链接库对语句进行自动分词,并进一步提取语句的关键语义信息,而且将关键语义信息中的颜色名
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临夏是西部贫困地区,也是民族
传统教育下,考试对家长及学生只报告一个简单分数,失去了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来衡量学生的很多重要信息。应用规则空间方法,本文在个人拟合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将学生对测验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信息技术纳入到他们的课堂,教师们都期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与技术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互动教学的提出为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并运用此方法。作为课堂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