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加载对不同桩核修复后牙体抗折强度影响的对比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enB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口腔修复临床中,核桩冠技术作为修复残冠残根的重要手段,应用十分广泛。核桩冠修复后牙体抗折强度直接关系到修复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桩核系统的抗折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反映的是修复后的即刻状态。核桩冠作为一种永久性的修复体,在口内长期处于动态的力学环境之中,目前对不同桩核系统远期修复效果的对比研究尚不够充分。本研究拟通过体外实验,用循环加载的方式模拟核桩冠修复一段时间后的状况,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比较不同桩核修复后牙体的抗折强度,以期对其远期修复效果有所了解。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1)比较玻璃纤维加强复合树脂桩修复、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修复、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和树脂充填修复后牙体的抗折性能;(2)比较循环加载后以上各种桩核修复牙体的抗折强度,并与循环加载前强度进行比较,探讨循环载荷对其强度的影响。本课题将所采集的40颗下颌离体前磨牙分为两组。每组又根据桩核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4小组,A组:纤维桩+树脂核组;B组:全瓷桩+树脂核组;C组:铸造金属桩核组;D组:树脂充填组,每组5个样本。所有试件在完成桩核修复的基础上均做金属底层冠修复。一组先在自控电动循环加载机上经过30万次循环加载和1000次5℃~55℃冷热循环后,再行强度测试;另一组直接进行强度测试。使用AG-IS岛津力学测试机,加载头与牙体长轴成135°角,以1mm/s的速度逐渐加力直至试件折断,记录下试件断裂时的力值以及试件破坏的形式。使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各组试件的断裂强度进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种桩核修复在循环加载前后牙体抗折强度进行比较,并采用费歇尔精确概率检验法(Fisher’s exact test)对各组试件的破坏形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1.循环加载前全瓷桩修复组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组强度显著高于纤维桩修复组和树脂充填组。2.循环加载后各种桩核修复牙体抗折强度均有显著降低。此时纤维桩修复组和树脂充填组强度明显高于全瓷桩修复组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组。3.循环加载前后各组试件的破坏形式无明显变化,其中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组主要为不可修复性折裂,其他三组主要为可修复性折裂。从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循环加载后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组,树脂充填组的强度和破坏形式均优于金属桩核修复组。提示前两种桩核修复远期效果要优于后者,因此临床修复残根残冠时,可以优先考虑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或者树脂充填修复。2.循环加载后全瓷桩+树脂核修复组强度降低较明显,提示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远期机械性能不够理想。3.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全瓷桩+树脂核修复和树脂充填修复均可以减少不利于再修复根折的发生几率。4.树脂充填组在实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修复效果,根据本研究中该组的设计思想,提示临床上修复残根残冠时,要注意尽量保留剩余牙体组织。5.循环加载后各种桩核修复牙体抗折强度有明显的降低,且与临床调查结果相符,提示通过体外循环加载、冷热循环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修复体在口内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状况。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在临床上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由于普通羟基磷灰石具有脆性大、韧性差、不易塑形等缺点,只能用于非
针对苗木分级领域的实际需要及国际苗木分级技术发展状况,研究、设计了针叶树种计算机视觉苗木自动分级系统。该系统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对苗木图像的处理,在
目的:研究消毒液和表面活性剂对临床常用的6种改良型硅橡胶印模材料表面润湿性、三维尺寸精度以及翻制石膏模型表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的6种改良型硅橡胶印模材
下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硬组织缺损,传统的修复方法有骨代用品植入、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等。但以上的方法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和弊端。牵张成骨是上
目的:探讨激光动力学疗法(PDT)和5-FU缓释植入剂联合治疗对兔颊部Vx-2肿瘤抑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试图用不同的几种检测方法研究其作用机理。 方法:取新西兰种兔100只,于颊部植
在多目标控制中,线性加权法常常被用于把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的研究中。若各子目标与总体目标存在非凸关系时,该方法难以有效。本文构造了一种对策模型来解决这类多目标
目的:观察Wnt5a/Ror2蛋白在正常发育的SD大鼠牙囊中随时间表达的特点,探究其与成熟破骨细胞的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d的SD大鼠下颌骨,HE染色观察牙囊
牙周膜纤维通过与牙骨质和牙槽骨的紧密相连,将牙齿悬吊于牙槽窝内,这对于维持牙齿稳定和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发现,由于牙周疾病或者正畸力量过大,会导
目的通过改善牙列缺损患者的修复设计,使患者恢复咬合功能,减少基牙侧向受力,保护牙周韧带,延缓牙槽骨的吸收,提高修复体的使用寿命。方法共选取七名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之
目的:研究颊粘膜瓣封闭法牙槽嵴裂修复术后的软组织形态学改变,比较移植颊粘膜瓣与正常颊粘膜、牙龈粘膜的异同,并探讨移植颊粘膜瓣术后能否形成类似正常的牙周形态。方法:选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