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于烃源岩中的固体沥青,以其量少、分布广、变化大的光性及复杂的成因别具一格。川东北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储层中普遍含有沥青,其热演化程度偏高,几乎所有的沥青都失去了有机溶剂的可溶性,成了高度浓缩的固体沥青。从储层中固体沥青的产状看,它们是液态烃类运移进入储层后因热裂解作用形成的残留物。研究这些固体沥青的性质、成因及演化机理,对于了解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富集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川东北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礁滩气藏中的固体沥青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显微镜和SEM-EDS(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其形态、光性特征及元素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固体沥青进行抽提、脱硫和钌离子氧化处理及色谱、色谱-质谱和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分析测定。研究表明,(1)川东北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主要存在产出形式和结构构造明显不同的两大类固体沥青,即均质构造的原生同层沥青和非均质构造的后生储层沥青;(2)组成川东北礁滩气藏中固体沥青的主要元素是C、S和O,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C。以S/C原子比可将固体沥青分为两类:高硫固体沥青和低硫固体沥青;(3)川东北固体沥青的母源以低等水生生物来源为主,沉积于一个较还原的海相环境;固体沥青经历了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已超过了主要生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