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观察腹针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以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2)通过此方案对腹针合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与单纯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比较,以了解腹针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法进行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每组按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视觉类比评分法(以下简称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下简称为FMA)、改良Barthel指数(以下简称MBI)及Brunnstrom六级评价法评定,综合判断临床疗效。另外,两组于治疗前后皆接受心电图及胸片检查,记录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以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治疗疗程结束后,将收集的资料以双人双输形式输入计算机,用软件包SPSS18.0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两组间疗效比较先计算出各组治疗前后指标的差值,并对差值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成果:一、共纳入病例46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无脱落及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为:13.40%,有效率为:78.26%,无效率为:4.35%,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愈率为:4.35%,有效率为:73.91%,无效率为:21.74%,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疗效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表6),表明本研究中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评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7-10)。说明两组均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腹针合中药离子导入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于研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意义。三、治疗过程无出现皮下瘀血及针孔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及功能的改善均有积极的作用,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同时也表明腹针合中药离子导入对于研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是必要的,而且有较好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