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于3岁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提高儿童肠套叠的诊治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1-2011收治的大于3岁儿童继发性肠套叠8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诊疗情况。结果:82例患儿腹痛80例,呕吐56例,血便34例,腹部扪及包块31例。79例行超声检查,75例确诊,准确率94.9%。82例中过敏性紫癜48例(58.8%),肠息肉9例(11.0%)、美克尔憩室7例(8.5%)、肿瘤5例(6.1%),其他13例。63例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28例复位成功,平均压力7.7Kp。54例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结型18例,回回型11例,回盲型8例,空空型4例,回回结型4例,结结型4例,5例自动复位;14例肠坏死。结论:大于3岁儿童继发性肠套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过敏性紫癜是主要继发因素。肠套叠病程大于3d或者反复发生肠套叠者需警惕继发性肠套叠;病程超过14d需警惕肠道肿瘤。腹部彩超是目前诊断肠套叠准确率高、经济、安全的辅助检查方法。儿童肠套叠继发于过敏性紫殿时,空气灌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肠套叠由器质性病变引起时,手术去除病变是主要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