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Cucumis sativus L.)性别分化相关的遗传标记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h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多代自交的全雌性黄瓜栽多星(EC1)和多代自交的弱雌性黄瓜北京截头(CC3)为亲本,进行杂交和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采用同工酶标记、RAPD分子标记和AFLP分子标记等方法对黄瓜性别分化相关遗传标记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在与黄瓜性别分化有关的同工酶标记研究中,对全雌性黄瓜EC1和弱雌性黄瓜CC3及其自交后在F2代分离出的全雌株、强雌株和弱雌株进行了MDH、AAT与POD三种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MDH在EC1和CC3之间可找到2个多态性的同工酶位点,但不能在F2群体间不同性别单株区分开;AAT在EC1和CC3之间和F2群体间均无明显差异;POD在EC1和CC3之间和F2群体间均能找到有1~2个差异的同工酶位点。 与黄瓜性别分化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包括DNA提取方法的筛选、优化RAPD反应体系、黄瓜亲本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随机引物的筛选和黄瓜性别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筛选四个方面。在DNA提取方法筛选的研究中,2%浓度的CTAB法提取的黄瓜叶片DNA具有典型的天然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其A260/280值在1.6-1.8之间,DNA的产量为870.63μg/g。此方法在黄瓜上相对优于其他DNA提取方法,提出的DNA适合进一步RAPD分析。 在进行优化RAPD反应体系研究中,以黄瓜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Mg2+浓度、dNTP浓度、Mg2+浓度与dNTP浓度互作、模板DNA的浓度、随机引物的浓度和Taq酶浓度梯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为:超纯水12.2μl,Buffer(10x)2μ1,MgCl2(25mM)2μl,dNTP(2mM)1.5μl,Primer(8pmol/rec)1μl,Taq酶(1.5U/rec)0.3μl,TemplateDNA(50ng/μl)1μl时筛选出的PCR反应体系谱带清晰、条带丰富、可重复性好。 在黄瓜亲本RAPD分子标记多态性随机引物的筛选研究中,通过全雌性与弱雌性黄瓜亲本基因组DNA的RAPD-PCR扩增对620条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共有61条随机引物有明显差异。筛选出的引物可进一步用于黄瓜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在对黄瓜性别分化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筛选的研究中,通过对黄瓜亲本显示多态性的61条随机引物对F2分离群体进行扩增,随机引物AK04在1000bp、AK10在200bp、AK20在400bp处产生与性别相关的特异性条带。黄瓜(cucumis sativoL)性别分化相关的遗传标记研究 在与黄瓜性别分化有关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中,对全雌性黄瓜Ecl和弱雌性黄瓜CC3及其自交后在F:代分离出的全雌株、强雌株和弱雌株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全雌性黄瓜ECI和弱雌性黄瓜CC3的人FLP图谱每个泳道有55-64条带,在ECI与Cc3之间至少有6个明显的多态性位点;在FZ代中全雌群体、强雌群体和弱雌群体之间显示出7个多态性条带;在黄瓜不同性型的单株之间每个AFLP引物至少可以发现5个多态性条带。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鳞茎盘为外植体建立了朱顶红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重点研究了外植体部位、激素配比对朱顶红愈伤组织、不定芽和根诱导的影响,并有效防止了外植体褐变问题。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