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对旅游规划来说,空间结构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旅游资源,在构建过程中紧密结合旅游市场,并以旅游产品开发和组织为中心。空间结构的构建对寻找区域旅游发展优势、确定地域旅游开发的特色与方向、优化旅游区间的功能配置、制定旅游发展战略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整合和优化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有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区域整合,联合开发旅游产品。为充分利用山东省丰富的旅游资源,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与整合,一方面,各地区遵循合理分工、突出特色、互相补充的原则,根据各区域间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区位状况,进行分段定位,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各旅游区的主要功能,开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各区域可以实现互补互济,形成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发展互补,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本文以山东省为案例,根据国内外关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合作的最新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山东省旅游资源特征及时空分布、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旅游供给能力的时空差异等基础研究。文章第三部分分析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特征的分析,包括空间拓扑结构、功能相异的空间双核心、空间联系的驱动机制、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演化等。文章第四部分对山东旅游空间进行了整合与优化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山东省旅游增长极,根据综合得分,文章认为,青岛、济南、济宁分别作为山东省东部、中部和西南部的旅游增长极来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并对旅游中心地进行了等级划分。结合山东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区域旅游的“H”型空间支撑结构,包括东部沿海旅游带、胶济铁路旅游带、山水圣人旅游带。通过对区域旅游市场的整合与开拓,对旅游区空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构建了两大一级旅游带、十大特色旅游区。最后从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入手,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整合及优化及旅游产业合理发展的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