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均势外交传统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剖析出英国均势外交政策形成的文化渊源。英国均势外交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形势下,也进行着变化以适应新环境。中英建交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内的重要事件。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中英建交的案例分析,佐证英国均势外交传统的特点,并发现均势外交传统在新国际格局中的演变及其对中英建交的影响。本文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特点和渊源两方面溯源英国的均势外交传统,认为国家利益至上、防止欧陆霸权以及与欧洲若即若离,是均势外交传统的主要特点,而保守主义、岛国心态、帝国情结和实用价值取向是均势外交形成的文化渊源。第二章从阻力和推力两方面剖析中英建交的复杂历程,认为中英建交的阻力主要来自美国,表现形式则是台湾地位问题、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朝鲜战争以及“两航”飞机问题,推动力则表现为中英之间传统的经贸关系和香港的黏合剂作用,以及中苏关系破裂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第三章在阐述英国均势外交政策在新形势下演变的基础上,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总体实力的衰落、经济上受制于美国、外交上依附于美国,导致“三环外交”的提出和对冷战的推波助澜,从而直接影响了中英建交。英国的均势外交政策同其文化传统一样,其保守性使得英国的外交政策保持了连贯性。战后“三环外交”的提出和充当“冷战”的先锋是英国均势外交的新表现,它始终没有脱离均势外交传统的轨道。战后英国的衰落,使得“英美特殊关系”在英国的重新崛起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必然地对中英建交产生阻碍;而英国在中国的巨大利益,对英国恢复经济和政治地位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在这对矛盾中,英国又一次以均势外交传统为指导,不受固定原则束缚,集中力量解决具体问题,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寻求英国利益的支点,演绎了一场马拉松式的中英建交。中英建交深深地受着英国均势外交传统的影响。这就是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