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是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一大特色。在国有企业的战略与运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国有企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的矛盾。分析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治理水平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明确党委会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切实存在的需求。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水平、企业绩效以及党委会角色定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建立总体理论框架。其次,选取了401家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治理水平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在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水平存在倒U型的关系,党委会较高或较低的“双向进入”程度均不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在企业绩效方面,企业绩效最终表现为随着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程度的提高而降低,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再次,本文对党委会角色定位进行了案例研究,发现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程度会对其角色定位产生影响,并进一步作用于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企业绩效。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改进国有企业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的几点建议:在《公司法》中明确国有企业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职权;明确国有企业党委会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适度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于通过“双向进入”体制同时进入党委会与董事会的成员,要坚持“干部评价”与“经济评价”相结合的双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