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基准站地面气温序列中城市化影响的检测与订正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检测,还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判别,都依赖可靠的长序列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目前,城市化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陆地区域地面气温观测资料中系统误差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的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所用的基础资料一般来自于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基准气候站(本文简称国家站)。已有的区域研究表明,这个观测网的地面气温资料序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因此,如何在全国范围正确评价国家站地面气温序列变化趋势当中城市化的影响,并订正由此造成的增温偏差,已经成为我国地面气温变化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选择受城市化影响很小或基本不受城市化影响的站点作为参考站,是城市化影响评价和订正的基础。本文根据多种指标,在我国全部气象台站(2400个)中遴选出138个参考站,应用全国614个国家站和138个参考站1961-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别建立了全国及6大区域平均的国家站和参考站地面气温时间序列,并对两组序列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本文分析表明,由国家站资料建立的全国年平均气温序列在44年间线性增温率为0.278℃/10a,而由参考站资料建立的全国年平均气温序列同期增温率为0.202℃/10a。就全国平均来说,1961-2004年间国家站城市热岛增温率为0.076℃/10a,占全部增温率的27.33%。在6大区域中,除北疆区外,其他地区年平均城市热岛增温率均非常显著。其中城市热岛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江淮区,年平均热岛增温率为0.086℃/10a,其后依次为东北华北区、青藏高原区、华南区和西北区,年平均热岛增温率分别达到0.060℃/10a、0.059℃/10a、0.042℃/10a和0.042℃/10a。各区域年平均热岛增温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江淮区55.48%、青藏高原区23.23%、华南区23.20%、东北华北区15.35%、西北区13.73%、北疆区-1.57%。因此,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城市化造成的国家站地面气温增暖现象非常显著,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和订正。否则,我国的区域气候变化检测研究就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参考前人研究,本文提出了针对我国城市化影响偏差的趋势订正方法,并尝试订正了国家站月平均地面气温序列中的城市化偏差,获得了经过均一化订正和城市化订正的地面气温资料序列。比较利用订正前后资料得到的全国平均地面气温序列表明,订正后国家站地面气温变化趋势较订正前显著降低,但是,经过城市化影响订正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地面气候仍然表现为明显的变暖。
其他文献
云对大气辐射传输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传统气候模式对云的辐射作用的模拟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气候模式空间分辨率较低,因此云的次网格结构无法准确给出。随着气候模式的不断发展,云-辐射过程逐渐成为限制气候模拟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更好地表征云的次网格结构及其辐射作用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一种新的McICA云-辐射方案应用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BCCAGCM2.0.1中,该方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syndrome,MAS)是一种风湿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有潜在的致命风险[1]。多种儿童风湿性疾病均可并发MAS,其中以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最多见,也可见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 systemic lu-pus erythem
《周易》的图象之学是我国传统易学的重要内容,以"图"解《易》也是传统易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常光明先生专心致力于"易图"的系统研究达三十余年,他在早年系列相关论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研究的新成果,编纂成《周易图解》一书,将《河图》、《洛书》、《八卦图》、《太极图》、《六十四卦图》诸图的研究融为一体,既单独解析各个"易图",又综合论述诸图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周易》系列"易图"得以全面而完整的诠
期刊
飞机机体积冰对飞机飞行安全危害严重,引起飞机机体积冰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中存在过冷水。目前积冰探测方法主要通过受感器结冰情况来进行结冰探测,无法进行提前预警。因此远距离探测过冷水含量对提前预警飞机积冰和提高飞机飞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偏振光照射在球形粒子和非球形粒子上的不同退偏振特性的原理进行过冷水的测量。通过与谐振式结冰信号器对比飞行试验验证,该系统可对过冷水进行远距离探测,可在飞机进入积冰环
谱模式是当今数值预报、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改进谱方法的精度、效率对数值预报的发展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谱方法最核心的两部分,即对非线性项谱系数计算方法及半隐式时间积分格式数值计算方案的应用,全集中体现于在谱空间进行的动力过程求解上。但近三十多年来,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却较少。本文新设计了一个满足大气全球能量积分守恒等基本性质的谱模式动力学求解框架,并利用此动力模式,重点研究了谱模式中
反极性电荷结构是多发在强风暴系统中的一种电荷结构配置,它在强风暴的特殊阶段出现,是强风暴中正地闪大量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往往与灾害性天气相联系,然而这种电荷结构的形成原因尚未有清晰的结论。热带气旋中也被认为有反极性电荷结构存在,而研究热带气旋的起电,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热带气旋中闪电活动的特征。本文进一步发展了中尺度起电放电模式WRF-Electric,并利用该模式研究了强风暴和热带气旋两类天
乘车儿童的出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文章调研了儿童乘坐私家车出行时由于缺少安全监测和娱乐陪伴导致的安全隐患,指出了车内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并以情感化设计方法为理论基础,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车内儿童的设计需求,并提出了综合安全性和娱乐性的设计实践,不仅能够优化儿童的乘车体验,更能为驾车家长提供安全感,减少儿童乘车出行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本研究在前期PCR介导的信号标签随机突变库基础上,以感染小鼠为模型,筛选鉴定流产布鲁菌毒力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毒力相关基因的功能,构建了一系列用于布鲁菌克隆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质粒。之后,对布鲁菌一个LysR家族调控子的功能进行详细阐明,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共获得56株流产布鲁菌减毒突变株,鉴定53个毒力相关基因,其中,39个是本研究中新鉴定的基因。2.注释53
本文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III)2015-2016年土壤湿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我国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夏季土壤湿度的动力学特征,并结合地面气象站逐日土壤温度资料,评估了多套青藏高原暖季(4-10月)土壤湿度产品(ERA5、ERA-Interim、MERRA-2、CFSv2和NOAH2.1)。主要结论如下:(1)青藏高原土壤湿度西部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