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深受法国新浪潮以及苏联蒙太奇影响的“学院派”,沃尔特·默奇的剪辑风格在经典好莱坞与如此多重新兴电影理念的冲击下中和形成,是新好莱坞革新时期的中坚力量。因此激进中带有保守,是默奇剪辑理念的典型特征。本文选择从电影最基础的手法——剪辑的角度、电影史上这个典型的转变时期以及其间代表性剪辑师的人物分析入手,目的就在于证实剪辑在电影制作与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发掘这一典型转变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转变形态。除了对默奇情绪剪辑的六种原则进行详细的阐发之外,还将通过例证法分析情感在默奇剪辑作品中的具体处置原则。论述如何将观众放置在剪辑理念的决定性位置,依据观众内心节奏来控制观众心理,创造出契合观众心理活动的电影作品。本文还将运用专门研究人类内心活动的认知心理学分析默奇提出的著名的“眨眼之间”剪辑理念,并结合电影具体剪辑点进行深度剖析,让默奇原本经验性的说法成为一种具象化的可以参照学习的剪辑技法,而不再停留在“理念”的层面。另外,由于默奇同样身处电影剪辑从机械到非线性的重要转变时刻,本文将结合他对数字剪辑利弊分析的阐述,进一步探索当数字剪辑时代来临,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剪辑的优势,从而避免机械剪辑的优良传统从此消失。并且就沃尔特·默奇在数字剪辑时代下的情绪剪辑理念,分析最新上映的《红海行动》与同类型电影《湄公河行动》在剪辑技法、情绪制造等方面的优劣差异,以此对中国电影进行启示与纠正,促进我国电影事业向世界电影前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