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13年中央以一号文件形式第一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从此,家庭农场在全国大范围内数量快速增长。但实践中也暴露出家庭农场发展环境不理想、发展措施不具体、发展质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1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德州市陵城区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学农业经济理论知识和有关家庭农场发展的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分析陵城区家庭农场发展过程存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家庭农场发展的典型模式,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研究表明,陵城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家庭农场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二是土地流转存在土地分散、流转成本高、流转合同期短,三是家庭农场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四是家庭农场发展初期规模普遍偏大,五是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缺少标准化控制,六是家庭农场发展资金短缺、政府补贴力度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给出的意见建议是:第一,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做好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第二,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既要积极稳定实现集中的规模土地流转,又要兼顾农户的保障需求,达到双赢;第三,要培养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第四,要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发展家庭农场要循序渐近,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要健康有序发展;第五,在家庭农场推广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有力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第六,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助力家庭农场的不断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