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带连铸高强钢凝固、再结晶组织演化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带连铸技术是21世纪以来材料以及冶金领域最具突破性的前沿技术,由于其将连铸和轧制过程整合为一体,省去了常规带钢生产流程中铸坯再加热、粗轧和精轧等生产工序,可以大大缩短带钢产线长度、降低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同时大幅降低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论文基于双辊薄带连铸结构钢,设计了 Fe-C-Si-Mn-Al和Fe-B-Cr两种不同成分体系的薄带连铸合金钢,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电子探针、透射电子显微镜、拉伸机等检测技术对实验用薄带钢的薄带连铸-冷轧-热处理全流程的组织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 Fe-C-Si-Mn-Al系和Fe-B-Cr系合金钢亚快速凝固条件下铸带组织的形成特点。薄带连铸技术具有亚快速凝固和近终成形的特点,决定了铸带的凝固组织与常规流程的组织存在显著差别,不同成分铸带在厚度方向上由柱状晶和中心等轴晶区构成。沿铸带宽度方向,不同位置的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组织的比例不同。柱状晶组织与铸带厚度方向存在夹角。中心层的等轴晶形态表明在凝固坯壳在铸辊啮合点处受到一定程度的变形。(2)研究了退火工艺对0.11C-1.55Mn-0.9Si-0.8Al合金钢的冷轧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退火组织均为马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其中马氏体以岛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在850~950℃退火,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含量增大,抗拉强度随之增大,延伸率随之降低。在850等温5min得到相对最佳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763MPa,延伸率为20.7%,强塑积达到15794.1MPa%。在铸轧过程中形成的MnS、Al2O3夹杂均匀分布在铸带中,尺寸范围为0.2~2μm,冷轧和热处理工艺不能使其消失,对力学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铸轧凝固过程形成的柱状晶以及柱状晶间的集中分布的富碳区组织在冷轧退火过程中被遗传下来,造成再结晶铁素体晶粒尺寸和马氏体分布不均匀,凝固组织应避免粗大柱状晶凝固组织的出现。(3)研究了退火工艺和回火工艺对0.20C-2.01Mn-1.2Si-1.5Al系合金钢的冷轧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冷轧退火后马氏体以类似链条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延伸率较低,通过断口附近的形貌发现在铁素体/马氏体界面和马氏体上出现微孔洞,说明铁素体/马氏体界面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并且链条状马氏体也容易发生断裂。回火可以降低铁素体/马氏体界面的残余应力,冷轧板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在400~500℃温度区间,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升高,在450℃回火30~90min,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降低,延伸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变化幅度较小。(4)分析了亚快速凝固过程对铸带中B、Cr、Ni元素分布的影响。B可以有效的细化铸带的凝固组织,但是亚快速凝固不能有效的控制B、Cr的偏聚作用,不能有效地限制硼化物的形成;固溶处理可以改变硼化物的析出形态,但是不能有效的改善铸带的加工性能。含硼钢不能在室温下冷轧,加工性能不好;温轧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但是随着温轧的进行,硼化物会被轧碎,进而发生边裂,难以继续轧制。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高品质钢材需求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为了获得低成本、高性能的钢材,需要系统研究相关钢种的相变行为及轧制与热处理工艺,为实际生产提供可靠数据。本论文选取了几种低碳高强钢,重点对其相变行为及轧制与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别对无Mo和含Mo实验钢静态及动态连续冷却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对于无Mo实验钢来说,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其组织转变类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由于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成为现代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首选材料。在单晶涡轮叶片熔模铸造过程中,再结晶容易在固溶热处理时产生。再结晶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单晶叶片的疲劳、蠕变及持久性能,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或结构尺寸以避免再结晶的产生。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接近实际单晶叶片的薄壁件模型,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结构尺寸对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利用P
干部人事工作必须以档案为依托,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存在着一系列难题。本文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档案材料"六个抓住"的有效收集策略,以期能够有效解决档案材料收集中的难题,将档案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和家电等行业也快速增长,客户为了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除了降低成本外,对原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还要有较好的表面质量,便于焊接、涂油和上漆,以增强外观效果,因此性价比较高的酸洗板逐渐受到客户的青睐。但是实际生产中发现,酸洗板表面极易出现氧化铁皮压入、条状色差、山水画、过酸洗等缺陷,产品合格率大大降低,大批次降判或报废,表面性能下降,严重影响涂渡效果,无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热稳定性好,还有一定的阻尼减振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工业等重要领域。目前,工程实际中存在大量通过该类型材料制成的典型复合薄板结构件,如太阳能帆板、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以及大型风力机叶片等。阻尼参数是该类型复合材料及其宏观结构件动态性能中的一个关键指标,但由于复合薄板微观结构及承受载荷的复杂性,例如,其阻尼不仅与纤维取向、纤维/基体的界面条件、
X3CrNiMo13-4马氏体不锈钢(德国牌号1.4313)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且能够满足核主泵中导叶部分对材料强度、韧性、耐腐蚀及焊接等性能的要求,而被广泛的应用在核电工业中,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阶段我国核电机组中核主泵用钢仍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为我国提升我国核电装备制造的自主研发能力,目前我国独立制备出导叶材料国产X3CrNiMo1 3-4马氏体不锈钢。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核电机组的功率也随
生物炭材料因其来源广,可再生及结构特性而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而TiO2具有结构稳定、无毒、价格低廉、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强等特点,是光催化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材料。本文以生物炭梧桐絮(PTF)作为碳源,以钛酸四异丙酯为原料,制备TiO2/C复合材料(TFx)。在烧结温度为900℃,烧结时间为5h的条件下,对不同钛碳质量比的TiO2/C复合材料(TF1、TF2、TF3、
本文以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超快冷条件下低碳钢中纳米析出物控制及综合强化机理”为背景,以在普通C-Mn钢的基础上单独加入Ti的微合金钢为成分体系,通过热模拟实验及热轧实验,系统研究了连续冷却相变行为、铁素体相变及纳米析出行为,并探讨了超快冷工艺下Ti微合金化钢的强韧化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连续冷却相变实验分析了冷却速度、Ti合金元素以及变形对Ti微合金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并绘制了实验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运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铁路建设不断攻克新难题,实现飞跃性发展,确保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使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当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呈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铁路货运量却呈下降趋势。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货物的运输量从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五分之一下降至不足十分之一,铁路货运周转量更是由近50%跌至不足15%。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国内相关
γ-TiAl合金具有面心四方结构,它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如密度低、屈服强度高、比刚度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在高温下展现出的良好的抗蠕变性能。做为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在当代航空航天、兵器、民用工业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该合金在室温下的较高脆性和较差的延展性,使其变形加工难度大。为进一步满足TiAl基合金的实际应用需求,就需要深入探究合金内的组织及其随温度的演化。其中,晶界结构对金属合金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