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趋同分析:来自跨国的证据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同时伴随着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又加速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是互动促进的关系。作为全要素生产率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差距的研究逐渐升温,而经济增长差距的扩大或缩小又归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因此,对跨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就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采用跨国的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部分,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要略低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而这与发展中国家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发展中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然后,本文进行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结果表明:不论是人力资本、研发支出还是政府消费和银行对私人部门的授信额度均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分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政府消费对技术进步的相关系数为负。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没有产生预期的正作用,研发支出对技术效率也并没有产生正向影响,不符合理论依据,但由于相关性不显著,所以可以忽略认为二者并没有实质性的相关关系。最后,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测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趋同检验中,三大检验分别拒绝了原假设,因此,这两大经济体内部分别趋同,即俱乐部趋同。但是,在将两大样本合并之后重新测算却发现并没有拒绝原假设,跨国数据总体显示全要素生产率是发散的,不存在趋同。同样,再将总体数据分三个时间段进行单位根检验,除1997-2001时间段没有通过单位根检验外,其他两个时间段均通过了三大检验。虽然如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持续收敛的特征。与之相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猛,积聚的行业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对保险业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保险保障基金作为保险监管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于防范风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