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贫困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政府对贫困问题高度重视,而且解决贫困的方式更加科学化、精确化,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精准扶贫”模式的理论构建和落地执行。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梳理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将其归结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四个核心维度。以山东省威海市Z镇为例进行精准扶贫的系统研究,从目标、措施和成效三个递进的层次分析了威海市Z镇精准扶贫的现状,为持续优化提供了依据。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复合性方法等对威海市Z镇精准扶贫进行了评价,在研究方法上,采取文献资料法的同时,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和分析了解Z镇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Z镇精准识别的问题主要是客观障碍多、收入统计难度大,精准帮扶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措施针对性不够、扶贫工作要求与村民意愿不一致,精准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信息档案管理不细致、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不规范、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不严谨,精准考核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绩效机制不明确、绩效与薪酬联动性不强、自我评估公正性缺失,精准识别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村民没有记账习惯、扶贫人员工作能力不强等因素,精准帮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规划不够科学、被调查者认为与村民沟通不够,精准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客观的行政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跟不上、路径依赖等因素,精准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关系梳理不清晰、缺乏合理的激励。基于对Z镇精准扶贫问题和原因的研究,本文对Z镇精准扶贫提出了措施建议:健全精准识别机制,建立扎根实际、不断完善信息档案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健全精准识别机制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推进精准帮扶,深挖独特地理资源、强化与贫困民众沟通,通过特色旅游产业实现产业脱贫,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根本性地摆脱贫困,同时与贫困民众沟通,精准地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优化精准管理,严格贫困户信息档案管理、推进项目建设运营的现代化、规范扶贫专项资金的管理,通过现代化的规范管理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避免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贪污扶贫款项等问题。强化精准考核,构建明确合理的绩效机制、强化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联动性、引入扶贫成果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精准考核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为扶贫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提高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