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而国有企业改革又成为重中之重。纵观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从最开始的“一大二公三纯”,到后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再到现在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缩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不断在增大,而且这种增大的状况已经超乎民众的心理预期。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近十年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日趋明显。不能否认,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裕了起来,但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显然没有被所有人、所有地区平均享有。如果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贫富之间的敌意与对立就会与日俱增,社会矛盾也会逐渐积聚,最终影响社会和谐。国有企业改革和贫富差距两者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公有制比例越来越小,而我国的基尼系数恰恰和公有制的比例缩减呈现相反的增长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2012年的基尼系数,2003年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1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过去十年的基尼系数均超过了4.7,有些年份甚至达到了4.9,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否和国有企业改革有关?如果相关,国有企业在未来的改革中是继续坚持“国退民进”还是适当的“国进民退”?国有企业改革该何去何从?本文把国有企业改革和贫富差距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生产关系探讨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原因,以“城镇基尼系数”和“国有职工人员比例”为指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计量经济研究,综合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和贫富差距拉大的内在经济关系。旨在验证国有企业改革与贫富差距的根本联系,并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角度提出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