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在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应用——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全世界的问题,也是中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的问题。马克思对于贫困问题出现的根源及反贫困的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要消灭贫困、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应该在彻底推翻剥削制度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不但在世界反贫困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长期指导着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成功的经验证明,在目前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在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并与各地实际情况结合,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反贫困思想。  在新时代新背景之下,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精准扶贫作为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有效手段,都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巴马瑶族自治县因受生计资本、自然环境、公共资源及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属于我国较典型的扶贫特困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中央对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反贫困工作一直十分重视,也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其贫困程度较深,贫困现象仍然没有消除。运用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从目标、原则和对策三个角度对巴马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具体应用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在巴马精准扶贫过程中,以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保障脱贫人口零返贫率、实现城乡统筹与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立足各户实际情况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基础工作、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政策引导与自我发展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善生活水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为路径,为巴马瑶族自治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社会治理的概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被提出,通过会议并且指出:实现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目标的创新,只有实现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国家管理职能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组织
贫困问题,不仅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它的顺利解决,不但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问题,走访基层并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的论述,在全国上下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枪。这一伟大工程实施以来,减少了中国贫困地区的人口,改善了贫困地区落后的面貌,使贫困人民摆脱了
学位
摘要: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出更多出色的作品而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理想精神追求。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曾写到:“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在古代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匠”通常指木匠。“匠”作为一个会意字,外框“匚”是口朝右,指可以装木工用具的方口箱子,其中的“斤”就是木工常用的斧头之意。到现代,人们为“匠”这一词赋予了更多精神层次上的含义。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再次回到农村学校任教,深刻体会到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低这样一个尴尬的状况。主要针对农村学生目前存在的写作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As
期刊
学位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虚拟化与金融化,这一变化也相继引发了众多仍有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与危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既促进了信息的高速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碎片化阅读现象的出现,大量零碎的、短小的文章信息充斥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既为阅读活动的开展带来了生机活力,也造成了阅读质量差、品质低等负面影响。本文就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现状,分析了其正负两面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