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严重的生态环境状况出发,通过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文本,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共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它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成型、成熟和发展。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萌芽于学生时代,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萌芽相对较晚,开始于他对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深刻同情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后来,随着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著作的相继出炉,他们的生态思想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而到晚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特征首先是实践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部的生态思想都是围绕实践的观点展开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其次是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憧憬。再次是时代性。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所处的历史背景与今天有很大不同,但它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同样适用。另外,同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也存在差异,马克思更多强调实践性,而恩格斯更多强调辩证性。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态自然思想,生态经济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生态环境思想。这些思想散见在他们不同时期的著作当中,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和方法。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苏联的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及中国历代领导人。普列汉诺夫超越了传统的地理环境理论,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并突出了生产力作为地理环境发挥作用的中介的价值。列宁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斯大林则着重探讨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性。中国历代领导人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启发也意义。五、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经济是以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枯竭、自然灾害频发,这不断拷问着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加以创新,不断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式,对我国当今及未来发展来说很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