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嫩江县成功金矿床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东段的大兴安岭弧盆系,扎兰屯-多宝山岛弧带与贺根山—黑河蛇绿混杂岩带交界处。处在嫩江—黑河成矿带西南段部位。矿体主要赋存在早石炭世正长花岗岩与早石炭世糜棱岩接触部位的碎裂角砾岩体中,矿体赋存位置处于组合异常的浓集中心部位,具分支和尖灭再现特点。Ⅰ-7号矿体是本区规模最大的主要金矿体,其金金属资源量约占全部金金属资源量的99%,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赋矿围岩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碎裂角砾岩,其次为硅化、黄铁矿化花岗质糜棱岩、闪长玢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少量磁黄铁矿、方铅矿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其次为绢云母化。矿体严格受北东向蚀变碎裂角砾岩带控制。受后期花岗斑岩、闪长玢岩侵入影响,靠近矿体头部地段遭到一定破坏。区内中生代脉岩类十分发育,其中闪长玢岩推测与矿体的关系密切,这不仅表现在有些脉岩在空间上与矿体相伴生,并构成矿区内主要岩石类型,起着容矿围岩的作用。从不同标高的断面图及地质剖面图上明显看出,闪长玢岩均分布在金矿体的上盘,其厚度不一,但一般是2-5米之间变化,该脉岩多数为金矿化,少量形成矿体。从400米标高至50米标高,即从浅部到深部,闪长玢岩脉长度厚度逐渐增大,在100米标高以下,多呈不规则脉状,有的呈岩枝状,深部可能有闪长玢岩岩株存在,根据推测,闪长玢岩岩浆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部分成矿物质。推测早白垩世晚期,伴随着大量岩浆和热液喷出地表,其中部分沿先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断裂裂隙大量灌入,将围岩胶结成蚀变碎裂角砾岩矿石。个别沿糜棱岩面理灌入形成硅化糜棱岩型矿石。形成了脉岩与矿体相伴产出的现象。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异常Au、Ag、Bi具有内带且异常相互套合较好,伴生Cu、Pb、Zn、As、Sb、W、Mo元素组合。规模较大的组合异常。幅值一般在1.1—1.4%左右呈带状分布的视极化率异常,幅值一般在1100—2000.Ω.m呈带状分布的中等强度电阻率异常。通过对成功金床矿的地质和物化探特征归纳总结,下一步找矿方向为寻找区域成矿带相似特征靶区和追索矿体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