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涵宪政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源于历史,历史是我们研究中国宪政的逻辑起点。中国的百年宪政之路,已经聚合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心血,虽然坎坷曲折,仍未减损国人之向往。民国时期宪政学人高一涵就是其中的一例。他是五四运动的中坚人物,却为世人留下了模糊的面孔,这种模糊不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启蒙者与宪政学者,还因为他还具有政客的一面。本文对其宪政思想做了探讨,建构的是一位极力追求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路线的知识分子形象。高一涵始于传统基础教育,中途转投西学,后以《新青年》、《努力周报》、《每周评论》、《现代杂志》、《东方杂志》等刊物为平台,倡导西方的自由主义宪政思想,主张代议制和联邦制。在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他的政党观念从英美式两党制逐渐妥协为对“一党独大”的认可,在经济思想上则趋向于温和的社会主义路线,可称之为“中国化”的自由主义者,这也体现了他乐观又妥协的一面。他反对传统,又没有脱离传统,试图将中国传统的经世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宪政思想予以调和,属于典型的调和型自由主义分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高一涵这位民国宪政学人为中心,结合他的文章、著作及编辑的刊物等,以时间为序,以严复、梁启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张东荪等人为参照,试图“还原”出这位自由主义宪政学者的历史面貌,并探讨其思想特征、变迁、源流、价值等。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一涵生平概述,主要是分阶段对其人生经历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是高一涵的自由主义思想,涵盖自由的概念、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民权与自由的关系、自治与自由的关系、言论自由的概念及其价值、经济自由的宪法地位等内容;第三部分是高一涵对时局的宪政思考,主要从代议制的思想及其演变、从两党制到一党制、联邦建国思想、监察制度的构造及其价值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高一涵宪政思想的渊源,主要从西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对其思想的影响来阐释;第五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
其他文献
1958年发生的“大跃进”运动不仅仅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建设造成了严重后果,而且对文化、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958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就发生了文化革命运
通过数学建模,导出了描述科技文献量变化的拟线性微分方程(t)=(α-β) x(t),认为普赖斯的科技文献按指数规律增长和布鲁克斯的科技文献按负指数规律老化的数学表达式,都是该
作为基督教外围团体,青年会发挥着辅助教会、传播福音的功能。面对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青年会以社会福音神学为理念,开展“德、智、体、群”四育事工,进行社会服务,培养青年
目的 探讨SIX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35例子宫颈癌、42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执掌国家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行政制度的集中体现,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