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源于历史,历史是我们研究中国宪政的逻辑起点。中国的百年宪政之路,已经聚合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心血,虽然坎坷曲折,仍未减损国人之向往。民国时期宪政学人高一涵就是其中的一例。他是五四运动的中坚人物,却为世人留下了模糊的面孔,这种模糊不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启蒙者与宪政学者,还因为他还具有政客的一面。本文对其宪政思想做了探讨,建构的是一位极力追求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路线的知识分子形象。高一涵始于传统基础教育,中途转投西学,后以《新青年》、《努力周报》、《每周评论》、《现代杂志》、《东方杂志》等刊物为平台,倡导西方的自由主义宪政思想,主张代议制和联邦制。在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他的政党观念从英美式两党制逐渐妥协为对“一党独大”的认可,在经济思想上则趋向于温和的社会主义路线,可称之为“中国化”的自由主义者,这也体现了他乐观又妥协的一面。他反对传统,又没有脱离传统,试图将中国传统的经世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宪政思想予以调和,属于典型的调和型自由主义分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高一涵这位民国宪政学人为中心,结合他的文章、著作及编辑的刊物等,以时间为序,以严复、梁启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张东荪等人为参照,试图“还原”出这位自由主义宪政学者的历史面貌,并探讨其思想特征、变迁、源流、价值等。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一涵生平概述,主要是分阶段对其人生经历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是高一涵的自由主义思想,涵盖自由的概念、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民权与自由的关系、自治与自由的关系、言论自由的概念及其价值、经济自由的宪法地位等内容;第三部分是高一涵对时局的宪政思考,主要从代议制的思想及其演变、从两党制到一党制、联邦建国思想、监察制度的构造及其价值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高一涵宪政思想的渊源,主要从西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对其思想的影响来阐释;第五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