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激发延迟荧光(TADF)材料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领域迅猛发展,被誉为继磷光材料之后的下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此类新型荧光材料在OLED领域的研究进展,开发性能优异的TADF发光器件。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效的TADF材料,系统的探讨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电致发光性质,并且有针对性的研究了TADF材料的光谱调控、空间位阻对材料以及器件的影响,取得了如下成果:1.设计合成了oPTBC、oATBC、oSTBC、m PTBC、mATBC、mSTBC六种TADF材料,并且对他们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表征。六种材料都具有极小的电子交换能,为三重态激子反系间窜越提供了可能;电荷转移吸收峰都在420 nm左右,发光峰分别为561 nm、509 nm、497 nm、518 nm、480 nm、474 nm;六种材料的分解温度都非常高,能够保证在制备器件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形态。2.进一步研究了同分异构体oPTBC和mPTBC的电致发光器件,提出一种可以调节器件光谱的简单方法。利用oPTBC和mPTBC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18.1%和17.8%,亮度都超过10000 cd m-2;oPTBC的电致发光峰在540 nm,而mPTBC的电致发光峰在518 nm,两种材料的效率衰减优于大部分的TADF材料。我们的工作充分证明了简单调节吸电子基团位置,就可以调控器件发光波长,并且不影响器件的其他性能。3.深入研究基于oATBC、oSTBC、mATBC和mSTBC的电致发光器件,进一步研究空间位阻对材料以及器件的影响。随着空间位阻的增大,四种化合物的斯托克斯位移逐渐减小,分别为129 nm、92 nm、54 nm、36 nm;基于这四种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也逐渐提高,半波峰宽分别为90 nm、89 nm、80 nm、79 nm。四种材料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外量子效率,其中基于oSTBC的绿光器件外量子效率达到了21.4%,而基于mSTBC的蓝光器件外量子效率高达20%。我们的工作不仅制备了一批高效的TADF器件,而且为后续进一步设计高性能的TADF材料及器件提供了依据。本文工作丰富了TADF材料的种类,制备了一系列高效的OLED器件,推动了此类新型荧光材料在OLED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后续对TADF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