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的实证研究

来源 :赣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半个世纪的语言学界的研究表明,语言迁移现象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它确实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二语习得(Ellis,1994)。二语写作是二语学习和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使用者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的不同,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有着很明显的母语负迁移的痕迹,这己经成为了他们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主要阻碍之一。本文在回顾了语言迁移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宁都四中高二年级学生的写作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在研究中,选择了成绩相对平衡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并拟定高二(12)班为实验班、高二(10)班为控制班。在实验班采用了与母语迁移相关的教学策略,控制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时间为11周,分别以期中和期末的两篇英语作文作为实验的前测和后测。实验前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母语负迁移的认识。实验结束后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前测和后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组统计量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相关系数分析,检验新的教学策略是否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在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后确实有所提高。经过对所收集到的学生作文样本中发现的错误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错误,可以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语际错误是造成母语负迁移错误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词汇、句法和语篇。其中,词汇层面的负迁移最为严重。造成母语负迁移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英语和汉语之间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第二,英汉之间的语言距离,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距离太远和在英语自身的复杂性等原因的影响下,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母语负迁移影响。第三,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生会主观的将学习母语的方法应用在目的语的学习中。最后,笔者提出了本文的局限性并对以后的研究给出了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是全体的多维的平等的互动,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但是就目前的课堂互动而言,不论是传统的课堂还是新
<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学科,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成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高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高度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地理学习成绩的提高。
<正>《平原》书写的是我非常熟悉的生活,在阅读它的日子里,我恍然回到了多年前的故乡。所以,我一开始就将它理解为一部有关乡村日常生活的作品。对日常生活,我是这样理解的: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畅销小说家丹·布朗于2003年3月出版的一本集悬疑与惊悚于一身的带有极强性宗教色彩的作品。丹·布朗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曾经是英语老师的他于1996
电量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比为电力弹性系数,用电力弹性系数可以反映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用电量)之间的关系,但有其局限性。本文结合了深圳市2 002年以来用电量与经济发展方面
<正>面对新世纪,文化或文学研究者"普遍注意到——文化和文学发生的一系列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深刻性已经是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表征"①。在一些期刊推动下,学界对"新世纪文
<正>作为"文学豫军"的新生代,计文君从2000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莽原》等刊物上发表《水流向下》《飞在空中的红鲫鱼》《窑变》《剔红》《天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