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的干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又称为创造性,是指个体能够产生奇特、新颖并且有实用价值的观点或产品的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无疾病,人格发展完善的状态,同时拥有良好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稳定与进步都离不开心理健康和创造性的支持。一直以来,关于心理健康与创造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之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争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程度越差的个体其创造性越高。另一部分研究者则认为,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决定创造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因此,心理健康程度越好的个体创造性越高。尽管以往研究对于创造性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很多,但是目前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以往干预研究多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心理健康的变化对创造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初一至高三学段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增加学业成绩这一变量,旨在探索中学生的创造性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是否存在相关,并干预创造性这一变量,研究创造性的变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研究一调查了解1018名中学生创造性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其次,进一步探索创造性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二采用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创造性训练,每周两次,每次训练时间持续40分钟,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研究三在研究二的基础上对被试进行追踪研究,探索创造性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时长效应。本研究结果如下:(1)中学生的创造性和心理健康目前均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并且在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2)创造性思维的各维度分别与心理健康的学习压力、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好,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创造性人格的各维度分别与心理健康的偏执、敌对、适应不良、学习压力、人际敏感、情绪不稳、心理不平衡维度以及焦虑、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越强,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创造性人格的冒险性、挑战性维度可以负向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焦虑、抑郁情况,而想象力维度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焦虑情况。(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各维度分别与学生的数学成绩、英语成绩显著正相关,其中创造性人格的好奇心、挑战性维度以及总分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数学成绩。心理健康的敌对、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维度分别与学生的数学成绩、英语成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个体的抑郁水平对数学、英语成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4)创造性训练对初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有积极的影响;对高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有积极影响,但对创造性人格并没有影响。对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敏感、学习压力、情绪不稳、抑郁等方面;而对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影响。对初一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成绩有显著影响,对高一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影响。(5)创造性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长时效应是显著的,但是部分维度的积极影响会随着创造性训练的停止而逐渐消失。通过以上三个研究得出,中学生创造性、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存在相关,并且通过对初一学生的创造性施加影响,可以改善、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成绩,但是对于心理健康部分维度的影响并不能一直持续,会随着干预训练的停止而逐渐消失。
其他文献
《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截止2017年底,国内吸食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的人数占吸食毒品总人数的比例高达55%。MA成瘾不仅会造成高冲动性和暴力攻击等问题,而且还会产生较高的复吸率,然而至今仍缺乏对MA成瘾的有效治疗以及预防复吸的手段。MA成瘾者存在反应抑制能力缺陷很可能是导致MA成瘾者不断复吸的重要原因。且有研究表明恢复行为控制和减少冲动是戒断MA成瘾的关
从人格特质层面找寻问题原因一直是心理学领域感兴趣的方向。马基雅维利主义是西方的厚黑学,代表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漠视道德、操纵他人的典型特质,近年来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公平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之一。公平决策是现代社会中决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诸多领域的关注。前人研究发现,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般会轻视传统道德,缺乏人际情感,更多关注自我利益。那么,在不同情
道德推脱是一种道德认知和动机,其将伤害行为认知重构为良好的或应当的,以帮助个体摆脱道德上的自我惩罚或控制。攻击是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或倾向,伤害行为或倾向一直是道德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就伤害行为本身也属于一种不道德行为,因此攻击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道德行为。不少做出攻击或暴力行为的大学生会为自己的攻击行为找到在道德上说得过去的借口,这种现象就是攻击道德推脱。其是道德推脱的一个细类,指个体在道德上对攻击
急性应激会打破个体内稳态平衡,而应激反应则是个体为了应对外在的威胁和挑战,以恢复和重建体内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生理层面,急性应激会促使个体的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从而促进皮质醇的分泌;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使个体的心率和血压升高等。在心理层面,急性应激会提高个体的主观应激水平,使个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估和焦虑等负面的情绪状态。互依自我构念是在中国集体主义
社会认同指的是个人对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这一认同能够给个体情感带来更多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认同感较强的个体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靠近主流群体,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文化,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因此对社会认同的探讨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认同对于自身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的稳定是很有必要的。家庭是能够给儿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家庭
成就目标定向是指个体以表现自我或提升自我为目的从事各类成就任务的目标取向。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最终形成和谐的关系。中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持有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在各类成就任务中表现不同,因而对其适应性发展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量表调查研究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和社会适应的关系,并尝试改变学生成就目标定向,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
疼痛共情(Empathy of Pain)是指共情主体对疼痛者发出疼痛信息的觉知、判断和一系列情感反应。疼痛共情一方面可以让我们通过他人的疼痛感受感知到环境中危险的信号,警示自己做好保护自己的措施,从而更早一步趋利避害;另一方面,通过他人的面部疼痛表情和遭受疼痛后的行为反应作为吸引线索,疼痛共情促进个体产生安慰、激发关怀等亲社会行为,从而促进人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共情主体的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会降低
机会关注作为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动机,反映了个体对于工作相关的新目标、新选择和新可能性的觉知,个体会根据他们感知到的未来可能性来决定他们目前的行动。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己看待未来方式的影响,个体机会关注发生变化,其对未来的感知和目标的选择都会随之改变,而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目标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在目标追求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持久性。研究表明,年龄与机会关注呈负相关,年长员工较年轻员工机会关注水平更低
蜀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并传承至今的区域文化,有其丰富性和教育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蜀文化作为本土优质文化资源,自然也是成为地方课程教育资源的最佳选择。从国家要求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始,各地区便积极进行三级课程的尝试与实施。进行基于蜀文化的成都市小学国学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探索;是在全球文化冲击背景下发展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是引领
我国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形式和国际上“融合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它们都强调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接受特殊教育支持与服务的权利。至今,融合教育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地认同与发展,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虽然随班就读已经成为当前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实施效果与融合教育的理想目标却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大部分轻度甚至中度的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这对提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