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与乡村作为两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既存在对立又具有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特殊的经济社会现象,而城乡逐步走向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消除或者是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差距,如何协调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同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确保城乡居民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就成为我国各省市特别是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省在实现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因而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而合理的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对统筹城乡发展状况进行准确的综合评价,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在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内外文献概述及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解析基础上,得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显性表现是城乡差距的缩小,关键是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自由流动,工作重点是以城带乡、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的三轮驱动,从而实现城乡融合与协同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统筹城乡发展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基本结论。
本文在统筹城乡发展理论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频度统计方法建立具有描述与解释功能的统计监测基本指标体系,运用LOWA算子的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适用于比较、分析不同年度,不同区域的统筹城乡发展状况,有利于各地区科学地把握认识统筹城乡发展趋势、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有效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对策。本文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监测指标体系的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立足于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对山东省17地市在2011年的统筹城乡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综合评价结果加以验证。
山东省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和全面进步的社会各项事业都为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统筹城乡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这一过程也面临诸多问题,要实现统筹城乡更快更好地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以及进一步推动城镇化战略等方面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2011年底山东省17地市统筹城乡发展情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统筹城乡发展指数最好的三个城市是青岛、威海与济南,而较差的四个城市依次是临沂、德州、聊城和菏泽;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本文最后对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政策上的建议以及具体措施,以期对山东省统筹城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