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校园内,欺负行为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前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多数研究关注的主要是欺负行为的实施者,本研究将着眼点放在受欺负一方,因为许多研究表明欺负行为对许多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适应、交往、情绪、人格等方面出现问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个体因素和学校因素与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对影响受欺负行为的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从理论上认识欺负行为的实质,从实践上为配合当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控制和消除学校中的欺负行为提供依据,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本研究使用中学生受欺负行为量表、人际沟通量表和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对浙江、上海和江西三个省市的31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处理学生个体变量(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水平、人际沟通状况、冲突解决策略)和学校因素变量(学校规模、学校性质、学校地域)与受欺负行为的关系时主要采用多层线性分析的方法。以学生的个体变量为第一水平,学校变量为第二水平,构建二层线性模型。此外,使用该分析方法,还可以有效地剖析学校变量对个体变量和受欺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经检验,本研究中使用的《中学生受欺负行为量表》、《人际沟通量表》、《人际冲突解决量表》三个研究工具信度、效度良好。(2)中学生关系受欺负的发生率为22.1%,言语受欺负的发生率为31.1%,身体受欺负的发生率为22.9%。(3)中学生受欺负行为在性别、年级、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旷课情形、学业成绩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4)在学生层次,人际沟通和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对受欺负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教养方式对受欺负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在学校层次,学校地域对受欺负的学校均值差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乡镇的学校比城市的学校受欺负的平均分更高一些。学校规模和学校性质对受欺负的学校均值差异都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6)学校层次的变量,学校规模对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受欺负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学校规模能够削弱受欺负与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之间的负向预测作用,即规模越小的学校,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对受欺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学校性质和学校地域对受欺负与个体变量间的关系,都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