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间接证据广泛存在于诉讼案件中,但是如何合理地运用间接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成为法律实务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一方面,运用间接证据存在过度“推论”而导致错案的风险。间接证据带有“间接”二字,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总是存在着逻辑“跳跃”,不如直接证据表现的“直观”,因此需要更多的推论,而每一步推论都有导向错案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过分谨慎摒弃间接证据,也存在着本应该认定事实而没有认定从而导致错案的风险。从逻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接证据广泛存在于诉讼案件中,但是如何合理地运用间接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成为法律实务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一方面,运用间接证据存在过度“推论”而导致错案的风险。间接证据带有“间接”二字,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总是存在着逻辑“跳跃”,不如直接证据表现的“直观”,因此需要更多的推论,而每一步推论都有导向错案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过分谨慎摒弃间接证据,也存在着本应该认定事实而没有认定从而导致错案的风险。从逻辑的角度看,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都需要推论,在证明力上二者并不存在何者优先的问题。实务中偏爱直接证据,甚至会以直接证据的证明力大于间接证据为由排除间接证据,究其原因在于两个证据法目的之间的张力。证据法的目的除了提高事实认定的准确度外,还有公正地分配错误风险。最佳证据原则有时也用来达到更为公正地分配错误风险的目的,但就准确认定事实的目的而言,两者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先性。间接证据的范围界定极为广泛,几乎包含所有的现有的证据类型,因为所有的证据都需要推论,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唯一区别可能就是其推论链条的长度。推论是间接证据的逻辑特征,而间接证据推论又是推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准确地说,间接证据推论是一种似真推论。似真推论是指从一些似真性命题推出其他似真命题,在没有受到其他命题的攻击和削弱前可以暂时地接受被推出来的命题为真。间接证据推论带有或然性特征,因为从间接证据到待证事实的过程中总是要依赖概括,概括成为了连接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的“粘合剂”。概括是或然性命题,而不是演绎推理中构成大前提的全称命题。通过似真推论,概括和证据性事实的似真性转移到待证事实上来。从微观层面上看,间接证据推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大前提是概括,小前提是证据性事实,结论为待证事实。概括是人类的普遍经验的总结,是人类的知识库,证据性命题是间接证据最直接表明的信息。从宏观层面上看,单个间接证据推论可以运用不同的论证型式,不同的论证型式在不同的对话类型中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单个间接证据与最终待证事实的逻辑关系是以一种推论链的形式表现的,前一个推论的结论就成为了下一个推论的前提。单个间接证据推论推出的事实称为中间事实,不同的中间事实与最终待证事实以论证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论证结构分为组合型论证和收敛型论证,如果两个中间事实能独立支持最终待证事实,那么这个论证就是组合型论证;如果两个中间事实必须联合才能支持最终待证事实,即少了其中一个中间事实都无法支持最终待证事实,那么这个论证就是收敛型论证。从静态的角度看,间接证据推论的结论是似真的。根据似真推论理论,该似真性不是以概率表示的,而是以似真度来表示的。似真度具有累积性和渐进性,如果最后达到了法定的证明标准,就可以这些间接证据为基础认定最终待证事实。先从单个间接证据推论出发,再通过不同的论证组合,以似真推论的方式最终达到证成最终待证事实的目的。从动态的角度看,间接证据推论主要发生在庭审中,庭审双方互相辩论,每一方都有权利攻击或者削弱对方的间接证据推论,论辩过程中双方都可能会承认、撤回、反驳事实主张,因此事实认定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事人有义务在遵守庭审论辩规则的基础上说服事实认定者,如果事实认定者最终认定其中一方的事实主张更具可接受性,形成了内心确信,那么获胜的一方以间接证据推论得到的最终待证事实就得到了证成。在分析和评价间接证据推论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利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还需要一些推论规则的指引。在对间接证据的定案规则进行逻辑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四点间接证据推论规则建议,一是以型式的方式展现间接证据推论路径;二是把间接证据推论建立在坚实的概括之上;三是在充分的论辩过程中展开间接证据推论;四是坚持自由心证和内心确信原则。最后以一则经典案例分析来展现间接证据推论的过程。
其他文献
公司作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主体,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与保护股东利益一直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亦是公司立法与司法完善的重点,股东会决议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在2005年《公司法》确立了股东会决议瑕疵诉讼制度,规定了决议无效与可撤销的事由,但制度的构建过于原则、笼统。经过近十年的商事法律实践的摸索、总结,已有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为股东会瑕疵决议撤销制度提供了许多宝贵验,2017年《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出台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是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ircetidae)、绒鼠属(Eothenomys)的代表物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附近,为中国的固有物种。大绒鼠是云南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之一,同时是也是汉坦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云南优势鼠种。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三代测序和Hi-C技术对大绒鼠基因组序列图谱进行了绘制,首次得到了一个高质量的大绒鼠全基因组序列
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加工技术的发展,由于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和耐高温等优良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航天航空、汽车轻量化、医疗健康、机械自动化和能源运输等工业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容易产生损伤和缺陷,现有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非接触、可视化、高分辨、大面积快速检测和深埋缺陷检测的需求,以保障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安全稳定服役,推广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本文从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检测技
为缓解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压力,电动汽车行业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极大重视并获得快速发展。现阶段电动汽车主要使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但电池的安全始终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和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国内外学者使用多种方法对锂离子动力电池SOH和RU
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目前有近4亿人处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暴露于不利的环境是抑郁症的最强致病因素之一。本实验室早期以震荡为主要应激源建立了一个慢性应激果蝇模型,慢性应激可诱导果蝇进入类抑郁状态,表现出包括学习能力障碍在内的一系列类抑郁行为。行为学实验证据表明,慢性应激处理过程中MB-MP1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是震荡信号诱导学习障碍所必需的。成像实验也在类抑郁果蝇的嗅觉记忆中枢蘑菇体中发现一
中国传统建筑中乡土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及民族性特征,是学术领域内的优秀研究样本。江西素来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省份,至今还幸存下来大量原生状态保存完好的自然村落和类型、数量在国内都堪称可观的传统建筑。南昌地区指今南昌市管辖范围内的三县六区,是江西地域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境内乡土建筑遗存较为丰富,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该地区内保存现状不尽人意,故此对南昌地区乡土建筑的地域特色研究与保
通过减轻汽车质量的方式来降低汽车的能耗,是目前主流的办法,而实现汽车轻量化的同时,如何保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又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的汽车安全零部件都是具有较薄壁厚的结构,这一设计不仅减少了汽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耐撞性,但随着日趋严格的国家设计标准的出台和使用汽车的人们对汽车行驶安全问题的重视,现有的很多汽车安全零部件的设计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例如对汽车安全零部件进行填充和改
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有了更高的需求。光学模拟计算无需考虑复杂的算法,成像快且耗能小的特点让其有别于传统的数字运算,而光学微分作为光学模拟计算的重要分支,具备能耗低、结构简单且高效等优点。光学微分是微分运算在模拟信号调制领域的重要方式,是光学处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充当了空间滤波的作用,即去掉图片中的低频成分而突出图像的高频成分,让图片轮廓得到充分的体现。光学微分属于空间光学的范畴。为了探讨光学微
厚板/中厚板广泛应用于海上平台、轨道交通等领域,其焊接方法以传统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弧焊方法为主,需要开设坡口并进行多层多道焊接,焊接效率低、焊接能耗大,同时输入的线能量大,热影响区大,导致焊后变形大,接头力学性能下降。因此,寻找一种高效、节能的焊接方案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择高速列车转向架结构中20mm低合金高强钢Q345E为对象,探索低功率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采用数值模拟与
大规模二氧化碳排放引起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和大量次生灾害。同时中国提出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对二氧化碳捕获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有机胺法燃烧后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技术成熟度最高、最有望快速实现商业化的技术之一。二氧化碳解吸过程再生能耗大限制胺法捕获二氧化碳工业化应用推广的主要原因,高效二氧化碳捕获剂的开发是降低解吸能耗的关键之一。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