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广播电台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nr0op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国广播电台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自1934年蒙古国首家公共广播电台成立至今共有广播电台99座,覆盖乌兰巴托市和全国其他21个省区。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依托网络等新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以致广播电台的受众和市场情况不容乐观。基于此种状况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针对当前蒙古国广播电台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以期让为牧民群众提供数年便利的广播电台能够在新形势下生存下去。经过问卷调查发现,2014年通过广播获取信息的受众大约占7%,比2011年下降了近20%,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使用次数最少的媒介;而且现阶段蒙古国牧区大部分牧民接收信息的方式非常落后,大体相当于乌兰巴托十年之前的信息接收状况;公众通过广播获取的信息依次是音乐、新闻、生活常识、广告和其他,其中乌兰巴托地区的听众更愿意收听短波广播,其他21个省区收听短波广播和国家公共广播的次数大致是相同的;同时,受众获取信息的媒介依次是电视、互联网和报纸。通过对各类媒介的优缺点对比发现,广播媒体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以致于听众越来越不愿意收听广告内容多、核心内容少的电台节目。随着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电台要想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笔者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展数字技术系统;2.树立服务意识,关注广播节目覆盖率;3.改善管理制度,加强媒介合作;4.壮大专业人员队伍,提高其专业素质;5.改善软硬件设施,打造高品质电台;6.完善财务管理,拓展资金来源。
其他文献
学位
手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联系工具之一,不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龄较长者都已离不开手机。在应用手机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也随之而起。如一些年轻人在用手机的过程中出现成瘾造成一
成语典故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传播的活化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记录者,成语典故已成为一部涵盖多种学科、多种知识杂糅的知识宝藏。作为研究文本的重要载体,成语典故历经岁月的长河,这种传播的价值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民族文化血液之中,并逐渐形成一种民族认同和文化记忆,成为研究华夏文明交往的重要脉络。交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作为个体存在的我们,总是需要与周围的人和事物
学位
期刊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在中国尤其如此。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它既是现实存在的,也是影像性再现的。新疆,一直为中外纪录片创作者所关注和讲述。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受众逐步从纪录影像中获取了关于新疆地区的各类信息,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间接的且随时浮动、流变的新疆区域形象。新疆区域形象即指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一
学位
学位
期刊